中商情報網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思想,加快推進全區數字政府建設,構建適應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數字化工作體系,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重要支撐,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率先建成了省級統一云平臺,構建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了云網一體運行,全區統一的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基礎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與全國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全面對接,為數據互通共享和業務高效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信息化應用水平持續提升,建成覆蓋全區的政務服務“一張網”和一體化信用信息、公共資源交易、投資項目在線審批、企業登記注冊等服務平臺,“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構建了自然資源和地理信息“一圖管理”、生態環境和污染防治物聯網感知、水利水務協同管理“水慧通”、食品藥品監管等重點領域應用體系。深化“互聯網+公安”部署,綜合治理、社會管理、交通運輸、城鄉管理等領域的可視化、常態化應急指揮調度能力逐步增強。建成全區政府系統協同辦公平臺,經濟運行、統計分析、督查審計等決策支撐能力得到強化。特別是以“我的寧夏”政務APP建設為牽引,加速構建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公共支付等共性應用支撐體系,打破系統孤島和信息煙囪,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務能力,率先推出“防疫健康碼”,便利群眾出行和復工復產,集約集成效應明顯,為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積累了新經驗、創造了新條件。
但受機制、人才、投入等因素影響,全區政務信息化發展特別是數字政府建設與先進省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是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重復建設、多頭建設、低水平建設和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仍然突出;數據治理滯后、系統整合慢、業務協同難、安全隱患多;數據資源的有序開放和要素化、市場化應用起步艱難,一體化管理運行保障體系尚未形成等。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新發展階段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后三年,也是我區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牢固樹立戰略意識、機遇意識、全局意識,勇于爭先、后發趕超,奮力推進全區數字政府建設上臺階、開新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總書記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思想,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全區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動、一張網布局,充分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加快提升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加速政府數字化轉型,著力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助力政府職能轉變、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需求導向。以人民群眾新期待和新需求為導向,著眼于惠民利企,加快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痛點,全面提升政府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系統觀念、整體聯動。把系統觀念作為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契合全區經濟、人口規模特征,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分別負責、分級管理,形成上下一體、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提升集約集成建設水平。推進黨政機關電子政務聯動建設、融合發展。
堅持對標一流、高點建設。借鑒先進省市好經驗、好做法,高標準謀劃、高起點建設、高質量推進。提升基礎能力建設層級,拓展基礎應用功能,創新建管用機制,緊跟前沿、適度超前、利舊建新、有序迭代,持續增強服務群眾、賦能治理、促進發展的能力。
堅持安全可控、開放共享。建立健全技術和管理融合的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制度、標準、技術、責任支撐能力,確保平臺、網絡、應用和數據安全。依法有序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創新理念、流程、模式,加快推動數據資源要素化、市場化應用。
(三)總體目標。
通過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到2023年基本形成上接國家、下聯市縣、縱向貫通、橫向協同、跨省通辦的數字政府體系。全區統一的云網數底座和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完備,跨層級、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跨業務的一體聯動應用體系初步形成,網絡化辦公、數字化執法、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成效明顯,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體協同的工作格局逐步強化。數據治理能力不斷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化應用穩步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城鄉供水”等示范區建設成果豐碩,政府數字化轉型邁出堅實步伐,智能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智慧化發展實現新的突破,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融合生長、蓬勃發展。
(四)總體框架。按照全區一盤棋、一體化、一張網思路,明確全區數字政府的總體框架。
1.總體架構。緊緊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以“12345”總體架構為抓手,建設全面網絡化、高度信息化、服務治理一體化的數字政府。
“1”:指構建全區統一的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包括政務云、電子政務外網、政務大數據中心與數據共享交換等基礎平臺設施和統一的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公共支付等共性應用支撐體系。
“2”:指打造數字政府兩大移動入口。主要是“我的寧夏”政務APP辦事入口,“寧政通”政務APP辦公入口。
“3”:指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政府運行三條應用主線。主要目標是實現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體協同(一屏通聯)。
“4”:指四大保障體系,主要是統一標準體系、統一安全防護體系、統一投訴反饋體系、統一聯動的運營運維體系。
“5”:指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一體聯動的應用體系。
2.層級架構。按照分級分類、穩步推進原則,自治區重點構建政務云、電子政務外網、公共數據基礎設施和統一的共性支撐體系;自治區重點職能部門按照數字政府總體規劃,可有序規劃、申請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行業云或產業云、行業大數據分中心;地級市結合業務需求和發展需要,可有計劃的申請建設城市云和地級市大數據分中心。行業云、產業云、城市云與自治區政務云實現多云節點、多網融合互通,形成融合、耦合、聯合、一體發展的云網體系。基于自治區統一能力部署,市、縣兩級重點構建市域治理體系和惠民利企應用生態體系,并結合實際建立智慧城市指揮調度中心,實現數據和業務的協同應用;自治區重點職能部門也可根據需要建立全區統一的行業或系統指揮調度中心。自治區各部門指揮調度中心和各市、縣(區)指揮調度中心統一接入自治區指揮調度平臺和應急、值班值守平臺。鄉鎮(街道)、村(社區)、園區、學校等基層單元,基于市、縣兩級指揮調度中心和治理需要,構建集服務與治理于一體的指揮調度平臺。
三、主要任務
(一)持續夯實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加快完善提升云、網、數及共性應用支撐體系,形成統一布局、功能完備、基礎牢靠、技術領先、有序開放的基礎底座體系。
1.加快構建一體化“云”體系。在自治區政務云規范管理的基礎上,有序規劃部署行業云、產業云和城市云,推動多云融合聯動發展。
(1)推進新一代政務云建設。自治區政務云由銀川、中衛兩個高性能計算存儲中心和備份云中心及監管云構成,是全區各級政府部門及有關事業單位存儲政務數據資源、實現相關業務應用和數據交換的基礎設施,由自治區統建統管統營。立足政務云數據資源較為集中的優勢,依托高性能計算存儲中心,持續豐富PAAS平臺能力,做強云原生技術,開展關鍵技術探索應用,設立創新云資源專區,承接行業關鍵技術的應用部署,加快形成較為完善的新一代創新云服務。各級政府部門已建非涉密系統加快遷移上云,新建業務系統依托政務云進行集約化部署。加快備份云核心數據、核心業務備份部署,實現主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數據的同步更新,滿足不同層級業務災備需求。發揮監管云作用,實時監測云、網運行安全,實現對云資源的動態分配和彈性伸縮,提高云資源利用率,同時實施一體化管理,對接入云平臺的各類設備和終端進行實時安全監控,深化態勢感知應用功能,保障云平臺安全可靠運行。加快完成政務云平臺網絡安全評估工作,依法合規提供云計算服務。
(2)有序建設行業云、產業云和城市云。隨著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應用拓展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長和政務云資源需求壓力持續增大,自治區監管任務較重的公安、交通運輸、水利、生態環境、教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醫保、新聞廣電、文化旅游等部門,經評估確有必要的,可改造提升原有云平臺或申請新建行業云,與政務云實現統一納管、集中調度。自治區重點產業可根據發展需要,以應用為牽引,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連接產業鏈、產業群的產業云,政務云向產業云有序開放相關基礎數據和應用能力,產業云產生的生產過程、行業態勢、要素流通等輔助政府決策和監管的結構化數據應向政務云歸集。經濟總量、人口規模相對較大的地級市可申請建設城市云,滿足智慧管理、市民服務、市域治理、產業發展等需要。產業云和城市云要培育商業生態,以市場化運營為主。新建云平臺應充分利用中衛西部云基地、銀川大數據中心等現有資源,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完善電子政務網絡支撐功能。構建全棧支持IPv6、云網融合、運行高效、彈性調度的新型電子政務網絡體系。
(1)提升電子政務外網骨干網支撐能力。鞏固“一網雙平面”運行模式,推進骨干網縱向實現萬兆到市縣、千兆到鄉鎮和基層全覆蓋,全面提升數據流和視頻流高效傳輸能力。強化電子政務外網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可信的網絡傳輸通道和防篡改、可追溯的網絡信任環境。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與電子政務外網對接融合,除特殊情況,原則上所有部署在專網的區市縣應用系統都要實施遷移,對不按計劃要求遷移的系統,不再安排運維經費。
(2)加快拓展網絡基礎服務。基于電子政務外網,探索建設BSN(區塊鏈服務網絡)寧夏區塊鏈主干網,將全區BSN已有或新增的公共城市節點與門戶進行統一布局和統籌建設管理,加快形成覆蓋技術、應用和云服務等在內的區塊鏈服務平臺,支持帶動全區區塊鏈產業生態有序發展,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公文流轉、不動產登記等重點領域優先應用。按照電子政務外網體系邊界管理規范,推進電子政務外網與5G網、物聯網、視頻網等融合互聯,推動5G切片專網在各行業的建設應用。
3.加快寧夏大數據中心建設。按照全區一個中心、若干個分中心的平臺架構,加快推進寧夏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數據匯聚、存儲、管控、治理、共享、開放的高度集約集成,夯實數據要素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應用基礎。
(1)建設自治區大數據中心。依托自治區政務云平臺,在匯聚、存儲、交換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物理更加集中、邏輯更為統一、實時更新更加高效的數據倉庫,實現政府大數據的實時采集、可靠存儲、高效運算和快速交換,將自治區大數據中心建成全區政務數據匯聚交換的唯一出口。強化數據分類管理、精準管理、科學管理,盤活數據資源價值,推進數據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宏觀決策等方面的充分應用,并向產業培育、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學術研究、新聞宣傳等領域有序輸出。
(2)有序推進大數據分中心建設。在行業云、產業云和城市云數據匯集較為充分的平臺上,允許依托有條件的云平臺申請部署建設相應的大數據分中心。原則上自治區不鼓勵數據量少、支撐能力弱的云平臺建設大數據分中心。大數據分中心是自治區大數據中心的一部分,接受自治區大數據中心的統一納管,實現數據在本行業、本產業、本地區范圍內的采集分析、落地應用、清洗比對、存儲上傳和開放共享,在建設上按照自治區確立的統一規范、統一標準組織實施,原則上不主張過度引入新的算力算法,防止投資浪費。
(3)加快數據資源采集匯聚。全面建設人口、法人、社會信用、宏觀經濟治理、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資源庫,加快構建基礎數據規范標準、安全保護、供需銜接、權責邊界劃分等機制,提高基礎數據質量和應用效能。基于基礎數據資源庫,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主題數據庫,面向各類應用建立專題數據庫。建立“一數一源、多源核驗”的數據更新維護機制,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完善數據資源目錄體系,豐富大數據資源。
(4)推進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制定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目錄和開放共享標準,建立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開放動態清單,暢通政府部門之間、不同層級政府之間數據有序流動、共享交換、安全應用等渠道。優先推動企業登記、社會信用、社會救助、社會保障、教育衛生、交通物流、資源環境、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數據分類有序開放,引導行業、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依法采集并合規使用數據,鼓勵第三方開發,豐富數據類型和數據產品。
(5)提升數據平臺智能化能力。加大新算力算法引入力度,搭建具有領先水平的智能化數據平臺,增強數據平臺的自我迭代功能,構建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的新型智能計算模型,推進“云數智”一體化生態系統良性發展。加大數據平臺能力輸出,通過各類應用主題和多元化載體,持續拓展大數據應用空間。
(二)加快打造政府應用兩大移動入口。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推進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政府運行等政府職能性應用向移動端集中,構建兩大共用移動通道,以共性應用支撐體系帶動數字政府應用一體化、標準化建設部署。
1.打造“我的寧夏”政務APP辦事入口。以建設全區移動政務服務“總門戶”為目標,將所有政府為企業和群眾辦理的審批服務、公共服務和相關的社會服務事項、系統向寧夏政務服務一張網集中,并由“我的寧夏”政務APP集中提供移動服務,不斷拓展移動政務服務內容和內涵,挖掘潛力、深化功能、擴大覆蓋面,使“我的寧夏”政務APP成為全區人民最易用、最好用、最常用的綜合性政務服務移動端。
(1)深化“我的寧夏”APP功能。鞏固已有開發應用成果,在現有系統接口對接、H5頁面等融合基礎上,利用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證照、統一電子簽章、統一公共支付等統一的共性支撐能力,構建全區統一的政務服務中臺和技術標準體系,實現政務服務應用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建立用戶個人專屬空間,不斷完善豐富個人和企業專屬服務,基于“用戶畫像”推出場景化、向導式“千人千面”個性化服務。各地各部門原則上不再新建政務類APP,已建成的各類政務APP功能應逐步向“我的寧夏”APP歸集,行業和地域化的應用可通過主題服務和地方專區方式實現。
(2)加快“我的寧夏”APP推廣應用。發揮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四級四同”、同源管理的優勢,按照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指尖辦”的思路,加快關聯度高、粘合性強、跨部門、跨層級高頻事項的梳理整合力度,瞄準企業和群眾迫切需要,加快數據共享應用,深度挖掘數據潛力,在就學就業、就醫社保、出生養老、企業開辦、項目審批、稅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水電氣暖等重點領域,分批次推出更多惠民利企“掌上辦”事項。推動政銀、政企事項聯辦,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辦”“一照(證、碼)通辦”等主題服務,逐步推進“防疫健康碼”與社保、醫保、就醫、出行等“多碼合一”“一碼通用”,擴大“我的寧夏”APP應用成果,增強粘性和活性,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智能、更快捷。
2.打造“寧政通”政務APP辦公入口。以建設全區政府系統移動辦公“總門戶”為目標,集約化建設全區統一的“寧政通”APP,整合協同辦公、決策支持、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在線會議、機關事務等功能,實現組織、業務、溝通、監管等在線化、一體化。提速開發部署和應用推廣,使“寧政通”APP成為全區公職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線辦公的必備助手。
(1)加快“寧政通”APP建設。加快構建公務人員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簽章、即時通訊、在線會議等基礎功能,逐步將所有行政機關網上辦公、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系統向“寧政通”APP歸集,實現公文流轉、信息報送、審核審批、督查考核、機關事務、聯合監管、移動執法、綜合治理等公務在線化、移動化。按主題和部門梳理事項,優化整合業務流程,分領域、分層級、分角色、分權限開發應用場景,推動移動政務應用常態化、便利化。運用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防篡改、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業務流程封閉運行、數據信息安全可控。
(2)加快“寧政通”APP應用。在自治區市縣鄉四級政府部門加快推廣協同辦公應用功能,實現不同層級、不同組織、不同單位的場景化應用。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功能移動化部署,促進不同監管部門同類事項的協同執法、聯合監管,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即時響應能力,增強行政執法協同效能。加快“寧政通”APP能力下沉,與“我的寧夏”APP融合連通,有效服務“1+6”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切實減輕基層工作人員負擔。
3.加快共性應用支撐體系建設和部署。以“我的寧夏”APP、“寧政通”APP為牽引,持續建設和完善全區統一的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公共支付等共性應用支撐系統,與社會信用、地理空間信息等共性應用支撐系統一體化部署,提升數字政府集約集成建設水平。凡自治區統一建設的共性應用支撐系統,各地各部門應納入相關項目規劃設計并及時部署,并根據需要深化應用,不得重復建設。
(1)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加快全區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在各專業系統的更新替代,實現身份認證的一致性、權威性,為一網通辦、一證通辦夯實基礎,促進流程重構重塑和業務深度協同。推進身份認證系統的無感化應用,豐富刷臉、掃碼等應用場景,提高群眾生產生活、辦事出行等便捷體驗感。建設政府工作人員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整合現有應用,促進政府運行的高效協同。
(2)統一事項管理系統。按照“四級四同”思路,梳理完善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社會治理、基層審批和行政執法、公共服務、政府自身事務等事項標準規范,建設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政府運行基礎事項庫,形成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行使權力的基本規范和系統應用的基本標準。各級各部門應用系統涉及的事項,必須在名稱、編碼、法律依據、申報材料等要素上與基礎事項庫同源發布、同步更新、動態調整,確保政令統一。建設全區統一的辦件庫,將所有辦事結果、行政執法和行政處罰結果等統一歸集,并進行大數據分析。
(3)統一電子證照系統。加快完善全區統一電子證照系統,將各級黨政機關簽發的不涉及國家秘密的證件、執(牌)照、證明文件、鑒定報告等,實時向自治區電子證照庫全量推送歸集。建設全區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與國家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對接,實現全國范圍內互信互認。加快歷史存量證照電子化錄入,加強電子證照的簽發、使用、共享、安全等管理工作,保障電子證照法律效力。深化營業執照、婚姻登記證件、駕駛證等電子證照在個人和企業辦事中的關聯應用。
(4)統一電子簽章系統。加快完善全區統一的電子簽章系統,為各級黨政機關、審批部門、執法部門、政務服務機構提供制章、用章、驗章等服務。建設個人和法人電子簽(印)章平臺,推進法人電子簽章在招投標、辦稅、合同簽訂等領域的應用,推進個人電子簽名在合同備案、承諾背書、待遇申領等領域中的應用。加快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文件的推廣應用,實現廣泛的互信互認,最大限度降低社會運行成本。
(5)統一公共支付系統。依托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線上公共支付渠道,提升統一公共支付系統功能,形成統一的線上支付渠道,接入多種電子化支付方式,加強電子合同、電子發票、財政電子票據等電子交易憑證的應用,實現快速驗證識別與交換,在滿足線上非稅收入征繳需求的同時,為各類數字化業務提供安全便捷的資金支付、結算和管理服務。
(6)統一“好差評”系統。加快將全區統一標準的“好差評”系統部署到所有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應用系統中,將所有評價數據統一匯集、統一推送,統一由12345熱線分辦反饋。有序推進“好差評”系統向“互聯網+監管”、社會治理等領域部署,實現更多行政行為可評、易評、受監督。
(7)統一熱線服務系統。統籌建設完善全區一體聯動、分級負責的12345服務熱線平臺,以12345一號服務模式整合各類非緊急政務服務熱線,集中咨詢、建議、投訴、反饋、評價、便民服務、“互聯網+督查”等功能于一體,構建統一的知識庫,強化人工智能應用,暢通政民互動渠道,與110、119、120等緊急熱線及信訪、綜治等投訴反饋渠道,形成“一號響應”、協同聯動的熱線服務體系。
(8)統一人工智能(AI)平臺。探索建設統一的人工智能(AI)平臺,提供人臉識別、文字識別、圖像識別、語義識別、語音識別、視頻識別等功能組件,引入與應用需求相匹配的算力算法,重點解決應用檢索、網站搜索、辦事指引、表單填寫、身份管理和重點場所人流管控、風險預警評估等復雜場景的智能化應用問題,促進政府服務和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精準化。加快建設統一的法律法規庫、政策庫和高頻事項知識庫,為人工智能平臺提供支撐。
(9)空間地理信息系統。豐富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完善統一權威、精準可靠的“底板底圖”,結合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高分衛星應用服務,加快數據對接,強化能力輸出,為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紅線管控、資源開發、河道管線、防災減災和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應急救援、社會治理等領域提供實時的定位、遙感等地理信息數據服務。
(10)社會信用服務系統。以信用中國寧夏平臺和自治區“互聯網+監管”平臺為基礎,加快整合對接各地各部門社會信用信息,建立信息完整、動態更新的信用檔案和信用信息庫,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記錄、整合和應用,形成政府、社會共享共用共治的社會信用信息聯動機制,服務信用寧夏建設。
(11)統一電子檔案系統。推進各類檔案電子化,建立全區一體化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實現電子文件從形成到歸檔全周期全流程管理,確保電子檔案要素合規、真實完整、安全可靠。擴大電子檔案共享應用范圍,深化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會計憑證等敏感文檔上的應用,實現可交換、可追溯、易查詢、易使用。
(三)拓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政府運行三條主線應用。緊緊圍繞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政府基本職能,突出服務、治理、政府運行三條主線,將各類應用系統向“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應用集中,與政府自身運行、指揮調度系統共同構成數字政府基本主線應用體系,帶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優化提升政務服務能力,著力推進“一網通辦”。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系統、政務服務能力向一張網集中,加快實現“應上盡上、一網通辦”。
(1)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一張網”能力。圍繞服務方式完備、服務事項覆蓋、辦事指南準確、在線辦理成熟、服務成效明顯程度等指標,優化網廳功能布局,補齊服務短板,提升統一登錄、統一搜索、統一辦理、統一數據歸集等功能,將“放管服”、事項梳理、“一件事一次辦”等改革成果固化體現在網廳上,一體部署到“我的寧夏”APP上。將用戶辦事信息自動歸集,建立“一次錄入、多次復用、管理一生、服務一生”的數字賬戶,實現政務服務網與實體大廳、“我的寧夏”APP及其他專業審批系統的線上線下事項辦理一體聯動、結果同庫歸集,提升“一網通辦”水平。
(2)持續提升一體化服務能力。完善提升全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按照統一標準規范,推進投資在線、工程建設項目、企業登記、不動產登記、社保、醫保、教育、衛生、“互聯網+公安”、公共資源交易、稅務等專業系統標準化建設、統一納管和深度融合,深化“多審合一”、并聯審批。依托行政審批系統,將辦件量小、支撐能力弱的審批服務系統歸并或停用,現有行政審批系統能夠滿足服務功能需要的,不再新建應用系統。建立綜合受理平臺,優化前臺集中收件、后臺分類辦理、全程線上流轉機制,切實解決多次登錄、重復錄入等問題。
(3)持續推進服務能力下沉。鞏固提升政務服務網五級全覆蓋成果,根據分類分級原則,縣以上部門在依法履行審批職責的前提下,將審批和服務事項的受理權、初審權有序拓展延伸,特別是加大民生類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下沉力度。開通工業園區企業服務站網上節點,在銀行、電信運營商等營業網點設置自助服務聯辦專區,加強村(社區)代辦能力建設,構建窗口端、PC端、移動端、自助端、基層代辦服務等一體化、多途徑的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馬上辦服務體系。
(4)持續深化與全國一體化平臺融合發展。嚴格依照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標準和要求,推進寧夏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平臺的深度對接融合,在事項管理、用戶管理、辦件管理、“好差評”、投訴建議、數據共享、安全管理等環節與國家平臺保持高度一致。深化與國家垂直管理部門政務系統的協同聯動,提升全國一體化平臺寧夏節點樞紐功能,加快實現跨省通辦、全國通辦。
2.加強社會治理系統應用,著力推進“一網通管”。以自治區“互聯網+監管”系統為全區執法監管一體化在線平臺總樞紐,加快整合監管監測、行政執法、執法監督、綜合治理等功能,集成開發具有普遍性、通用性、聯動性的監管應用系統,推進規范監管、精準監管、聯合監管、對監管的“監管”,與社會治理緊密結合,實現“一網通管”。
(1)筑牢“互聯網+監管”基礎能力。按照國家“11223”總體架構要求,加快編制完善覆蓋全區的監管事項目錄清單,推進監管事項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建設完善監管事項、監管對象、監管行為、執法人員、信用信息、投訴舉報等監管數據庫,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加快執法監管、風險預警、分析評價等應用系統開發部署,為開展聯合監管、信用監管、重點監管和管理決策、社會服務提供看得見、可追溯的數據支持。通過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界面和公務人員的工作界面,為社會公眾提供監管事項清單、法律法規依據、監管過程和結果查詢服務,為公務人員提供雙隨機抽查、聯合執法、統計分析、跟蹤問效、可視化展現等服務。
(2)增強監管系統集成能力。加強與市場監管、公安司法、生態環保、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文化旅游、食品藥品、行政審批、城市管理等現有監管應用系統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全區監管業務、執法數據雙協同的應用體系。統籌建設標準統一、匯聚集中、支撐能力一體化的監管數據中臺,同步打造業務能力共用、接口標準規范、應用開發基礎數據同源的監管業務中臺,實現重點監管數據的互聯互通與全面應用。強化與國家“互聯網+監管”一體化系統對接,增強自治區平臺的應用拓展能力。
(3)深化監管系統應用開發。聚焦市場監管、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交通運輸、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組織梳理主題式、場景化執法監管事項,依據法律法規和法定流程,制定人、事、地、物、情等清晰明確、構成相對完備的要素清單,加快開發適用于審管聯動、聯合監管、現場執法、移動執法的通用執法系統。對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土空氣、環境監測,以及疫苗、農產品生產、危險化學品、全域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通過打通企業注冊、項目審批、資源分布、地理信息、衛星遙感等系統,建設較為完善的監測監管系統,強化數據交換共享,構建全周期業務鏈及市場主體協同監管“數據鏈”。建立分類型專題數據庫,探索創新分析評價與預警預告數據模型,開發部署專業化場景應用,實現監管過程的全留痕、可追溯。
(4)推進“互聯網+監管”與社會治理結合。將“互聯網+監管”與社會治理緊密結合,整合基層黨的建設、綜合治理、社區治理、數字城管等各系統指揮信息資源,深化物聯網和動態感知技術應用,拓展“雪亮工程”、“明廚亮灶”、智慧工地等視頻監管方式,實現社會治理要素、對象、過程、結果等各類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現。建立基層指揮調度和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人、物、案件等基礎數據互聯互通。
深化“數字法治”建設,完善“平安寧夏”大數據智能化應用體系建設,推進警務數據共享,推廣智慧警務、移動警務應用。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開展“智慧監獄”“智慧戒毒”建設,探索信息技術與特殊人群管理深度融合,推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檔升級。深化數字城管建設,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臺,推動城鎮燃氣、供水、排水、熱力、橋梁隧道、地下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設施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統籌建設、精細治理、安全運行水平。加快推進國省干線公路網運行監測系統建設,提升綜合交通運行監測、災害預警、社會輿情、緊急調運等分析研判和應急能力。構建重點物資、生活必需品風險預警、應急調度和供應保障等系統,提升商貿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鼓勵依托城市云,以市縣為單元開發部署集社區治理、鄉村治理、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商業化、市場化應用生態,促進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有序配備一線執法智能裝備,推進執法監管與綜合治理、基層自治信息化有效統一,為“1+6”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3.深化政府運行應用,著力推進“一體協同”。將政府決策輔助、經濟調控、統計分析、公文流轉、指揮調度、政務公開、督查督辦等過程納入數字化軌道,穩步提升政府事務運行的在線化、移動化、可視化、一體化水平。
(1)提升政府網站集約化水平。按照統一標準體系、統一技術平臺、統一安全防護、統一運維監管等要求,推進全區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強化信息發布、解讀回應、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功能。推進政府網站與政務服務平臺、“我的寧夏”APP、“寧政通”APP、12345熱線等深度融合,構建統一信息資源庫,匯聚沉淀各類信息資源,建設統一搜索引擎,強化智能搜索功能,實現一網通查、一網通辦。推動自治區融媒體平臺、政務新媒體矩陣與政府網站協同聯動、融合發展。
(2)提升政府協同辦公水平。將自治區政務協同辦公平臺作為全區政府系統辦公基礎平臺,對各級各部門非涉密辦公系統進行系統對接和集約整合,使之成為政府工作人員辦文辦會辦事的基本工具。除個別業務性質特殊部門外,凡自行建設的各類辦公平臺應全部整合到自治區平臺上。完善平臺基礎共性功能,建設專項功能區,滿足個性化應用需求,加快移動化、智能化部署,為“寧政通”APP運行提供基礎功能支撐。推動協同辦公平臺與“互聯網+督查”系統的整合融合,實現批示辦理、督查督辦、建議提案辦理、留言辦理、評價考核等業務“一網通辦”。
(3)建設政府決策輔助系統。依托全區宏觀經濟信息、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資源庫和各類專題數據庫,在經濟運行、產業發展、項目投資、生態環境、社會運行、社情民意、城市管理、國企國資等領域,構建大數據、云計算能力,通過數據建模,開展大數據分析,挖掘大數據價值,為政府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加快建設完善科技數據庫,推動科技數據創新應用,提升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加快形成以公共財政運行安全和績效評價為重點的電子審計體系,提升審計綜合分析等能力。
(4)建設政府內部管理系統。推進政府機關內部人、財、物管理信息化和場所管理智能化,加快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公務用車、公共房產、機構節能、績效考核和辦公區域管理等數字化進程,提升機關內部運行效率。
(5)構建“一屏通聯”指揮調度體系。依托寧夏消防救援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匯聚接入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縣(區)指揮調度、視頻會議等系統,形成自治區層面統一指揮調度平臺,堅持“平戰結合”,實現一屏通聯。
自治區政法、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應急管理、交通、水利等指揮調度任務較重的部門可建立全區一體化的指揮調度平臺,其他部門原則上不再建設。各市、縣(區)指揮調度平臺、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大數據分中心等應實行一體化運行運營。鞏固提升“雪亮工程”,推進智能感知、智慧采集建設應用。以公安政法視頻網絡為骨干,融合打通各類視頻傳輸資源,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探索應用“一網兩線”等新的視頻技術,加快建設全區“視頻一張網”,確保統一指揮調度的安全高效。
推進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物資儲備等重點領域,以及煤礦、民爆、消防、農業、氣象等多個領域應急系統建設,提高監測預警、監管執法、輔助決策、指揮調度、救援實戰、社會動員等能力。拓展完善全區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整合各相關單位的業務應用和信息資源,實現跨部門和跨層級的聯合作業。
依托公安、交通、城管等現有視頻資源,開發部署環境監測、水文監測、地質災害監測、危險品監管和社會管理等多領域應用。新建視頻點位主要以滿足需要為主,應共建共享共用,防止重復建設。探索無人機、機器人和智能終端設備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河道巡檢、森林草原防火、污染防控、地質災害、防汛抗旱、應急救援等領域的專業化應用,全面提升應急指揮調度及救災救援的智能化水平。
4.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成果協同應用。加速釋放數字政府建設中形成的云、網、數和共性應用等基礎能力,發揮兩大移動入口和三大應用主線集約集成功能,帶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社會化應用。
(1)推動“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加強數字政府與“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城鄉供水”“數字供銷”等示范區建設有機銜接、協同聯動。促進教育、衛生、水利、供銷等領域深化應用開發,用好兩大移動入口,強化集約化建設部署,加快理念、應用、模式、機制等創新,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數字政府、數字寧夏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推動產業數字化。圍繞自治區葡萄酒、電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九大重點產業,鼓勵建設覆蓋上下游、產供銷、人財物等全鏈條的產業數字化體系,探索構建涉及工業、農業、商貿、建筑、金融、文化、旅游、體育、進出口等多元聯動的產業數字化平臺,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監測水平,在服務產業和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基礎上,挖掘在建項目、設備運行、用電用水、商貿物流等實時生產數據,形成關鍵指標指數,為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制定提供服務,促進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全區統一門戶的政銀企融資服務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一網通貸”能力。
(3)推動數字產業化。以政府數據安全有序開放為引領,促進各類社會數據有序開放,加快數據要素化、資源化、市場化開發應用,鼓勵各地各部門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采用市場化方式,運用開放數據,開發建設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商業化、市場化應用生態。支持中衛西部云基地、銀川大數據中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基礎承載能力,打造“一帶一路”數字產業發展高地。
(4)推動社會化應用。加快數字政府能力拓展延伸,為各行業、全社會廣泛數字化應用賦能增效。構建覆蓋全區的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管理、退役軍人服務、醫療保障、社會保險、勞動監察、文化體育、防止返貧等應用系統,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文化旅游、民政服務、退役軍人服務、物業服務、托幼養老、助殘幫困、志愿服務等民生領域,梳理推出社保醫保一卡通、就業一件事、就醫一件事、婚育一件事、“一部手機游寧夏”等主題服務和專業化服務,推進全區公共場館及公共資源數字化,推進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服務功能數字化,推動水電氣暖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務數字化,依托“我的寧夏”APP和“寧政通”APP,部署一批高頻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應用。
深化數字政府能力在鄉村治理、社區治理、宗教治理、校園治理、企業治理、社團治理等重點領域的應用部署,提升數字法治和數字治理水平。推進數字治安、數字治水、數字校園、智慧園區、智慧住建、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氣象等治理模式創新,推動智慧家居、智慧生活,構建數字化、社會化應用格局,提升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水平,形成數字寧夏、智慧寧夏建設生動局面。在加快消除數字鴻溝的同時,穩定傳統線下服務渠道和方式,為老年人和非智能設備用戶提供便利。
(四)強化標準、安全、評價反饋、運營運維四個保障體系。構建權責明晰、一體聯動、科學高效的支撐體系,保障數字政府高質量、高水平建設發展。
1.構建統一完善的標準規范體系。按照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加快推進包括總體標準、基礎設施標準、數據標準、業務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安全標準等全區數字政府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落實全國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和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標準,在相關行業先行先試,探索建立地方性標準,規范各類數據中心和應用系統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數據采集、匯聚、整合、存儲、共享、開放等工作規范,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2.構建統一協同的安全防護體系。堅持“人防、物防、技防”聯防聯控大安全理念,構建全方位、多層級、一致性防護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建設、誰負責,誰應用、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原則,完善安全防護管理機制,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建立權責清晰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服務供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云、網、數等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運行;落實系統建設和運維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系統運行安全和數據安全。建立數據安全治理體系,保障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特別是確保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強化安全防護技術保障,嚴格執行網絡安全等級防護及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技術要求和管理規范,提高系統訪問、技術應用、運維服務、數據保護等安全管理能力。探索安全服務保障機制,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強化安全防護能力。建立安全檢查機制,定期對建設運營單位進行安全策略、系統建設、運維管理等多個層面的安全檢查。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
3.構建統一高效的評價反饋體系。在發揮12345熱線“一號響應”主渠道的同時,將其作為全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互聯網+監管”系統應用的統一投訴反饋平臺,構建“集中管理、分級受理、按責轉辦、評價反饋”高效運行機制,保障各類訴求快速應答、快速反應、快速反饋。建立行業、產業應用系統統一投訴反饋機制,確保各專業系統的高效運行。
4.構建統一聯動的運營運維體系。按照統一聯動、分級分別負責的原則,明確基礎設施、共性支撐、應用體系不同環節的運營運維責任。統一的云、網、數基礎設施和共性應用支撐體系由自治區主管部門負責運營運維;自治區各部門、各單位建設管理的行業云、產業云和應用系統,在統一標準規范指導下各自組織運營運維和管理;各地級市建設的城市云、應用系統及各縣(市、區)建設的應用系統按照事權和財權相匹配原則,自主開展運營運維。由自治區各部門(單位)牽頭,對本行業本系統各類應用系統集中開展整合整治,停用“僵尸”應用系統,新建、變更、停用應用系統應及時報自治區“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深化與電信運營商及知名互聯網企業合作,擴展數字政府建設、運營、運維、管理力量。
(五)建立五級貫通聯動的數字政府應用體系。全區數字政府建設覆蓋自治區、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個層級,重點應用體系以自治區行業主管部門為主統一建設部署,各市、縣(區)在符合自治區一體化建設要求的前提下,承接自治區應用推廣,開展地域性、特色化、群眾化應用部署,重點是補齊市域治理、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社會化應用等領域短板,拉長應用鏈條,拓展應用緯度。以數據和業務落地應用,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城市大腦”),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鄉(鎮、街道)、村(社區)應用生態,增強人民群眾的信息化應用體驗,提升城鄉信息化均衡發展水平,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下,自治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區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的組織協調、檢查指導和監督落實等工作,組織實施數字政府基礎項目、主要共性應用支撐和骨干應用體系建設。各地各部門要明確數字政府建設主管機構和業務機構,負責相關工作任務和應用推廣部署、系統運營運維等工作。應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建立清單定任務、臺賬管進度、督查問效能、專班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數字政府建設運營績效評估制度,強化規劃管理、投資評價、統計監測、審計監督,將數字政府建設納入效能目標管理考核體系。
(二)加強項目謀劃和管理。按照數字政府總體架構布局,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項目謀劃,科學合理布局和有序推進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自治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項目必要性與技術審核小組,對自治區本級政務信息化項目進行立項審批前的論證審核,對全區行業云、產業云、城市云、大數據分中心等關鍵基礎設施及重點應用部署,進行立項前審核和建設方案備案管理。建立政務信息化項目全流程管理平臺,加強項目立項審批、預算編制、運維資金使用、安全保密監管等全過程管理。自治區發展改革、財政、網信、“數字政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安、保密等部門要強化協同聯動,將自治區、市、縣各級各類政務信息化項目統一納入管理,做到底數清、資產清、功能清,確保統一規劃、統籌建設,防止低效重復浪費。自治區各部門政務信息化項目要主動銜接數字政府建設行動計劃,在項目建設運維中,強化系統、代碼和數據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的管理,防止產生企業綁架和數據壟斷現象。
(三)加強資金投入。各級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統籌信息化資金安排,將數字政府建設列入專項計劃、年度計劃和預算,云、網、數等基礎設施和骨干應用系統建設運維資金應予以優先保障。順應信息化更新迭代加速的趨勢,有序擴大政務信息化項目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探索建立將新基建內容納入傳統基本建設項目機制,特別是交通水利、生態環保、教育衛生等領域,在規劃基本建設項目時,應同步配套建設相關信息化基礎設施。各地各部門應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信息化專項資金支持,強化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加強政銀企合作,拓寬投入渠道,吸納各類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加大社會化、商業化開發運營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資的數字政府建設格局。
(四)加強能力建設和智力支撐。構建自治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牽頭,各地各部門網信、信息中心、大數據管理等機構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加強技術與業務的對接,正確處理政策、業務、技術、安全、商務等邏輯關系,促進數字政府建設的科學性和一體性。加大培訓力度,建設既精通政府業務又熟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發揮各類專家和咨詢機構作用,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專家咨詢制度,用好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和科研機構專業力量,形成數字政府建設合力。
(五)加強宣傳引導。注重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對數字政府建設和各項應用功能的宣傳推廣,增強公眾對數字政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強化大數據科普宣傳,提高全民數字素養,營造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寧夏良好發展氛圍。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