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老十家”是中國首批獲準成立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作為曾經開創歷史先河、叱咤基金業的業界先鋒,這些老牌公募為基金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歷史貢獻。
但時過境遷,如今距離最晚成立的公募“老十家”也經過了16年,這些老公募公司如今發展如何?如何應對公募業的“后起之秀”?產品線布局、規模、投研團隊發展怎樣?經歷十多年的沉淀和探索,又形成了怎樣的投資風格和業績表現呢?本文用大數據來展現當前的公募“老十家”行止何處。
華夏、嘉實、南方
規模排名仍居前十
從市場規模看,最早成立的“老十家”公募中僅有3家仍然位居公募規模排行前十。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老十家”公募中,華夏基金公募規模排名居行業第二,資產規模為5780.56億元,嘉實、南方公募規模排名分居行業5、6位,資產規模分別是3343.24億元、3266.23億元。
目前,千億規模以上的基金公司中,“老十家”公募仍占8席,分別是華夏、嘉實、南方、博時、富國、鵬華、華安、大成,行業排名都位居全市場前20名。
“老十家”公募中,在千億規模以下的分別是國泰和長盛基金,規模排名分別為24名、41名。規模偏小的“老十家”公募中,尤以長盛基金為典型,截至2015年年末,長盛基金總資產凈值為489.52億元,在105家公募中位居中游。
若從公募成立初期算起,華夏基金規模增長最快,在17年時間增長272.72倍,長盛基金則增速最慢,16年內規模增長僅8.69倍。
談及基金規模的影響因素,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公募基金規模的核心影響因素還是基金業績,公司治理、渠道建設、投研和渠道的激勵制度等也對基金規模有著重要影響。
王群航稱,產品業績的持續性對公募規模做大有決定性的影響,有些公募規模“滯漲”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業績持續性較差,加之投研、渠道人才得不到較好的激勵,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漸位居中游。
也有公募人士認為,“老十家”公募由于起點早、渠道布局、市場空間相對廣闊,在前期牛市中打開了品牌和知名度,更容易在市場上占據較大空間,因此,“老十家”公募中多數仍處在行業前列,極少數淪為業內中游。
一位“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長盛基金在規模上之所以沒有突破性進展,主要原因還是新發基金較少,公司發展倡導業績,規劃在做好業績的基礎上做大規模。
數據顯示,長盛基金自1999年成立以來,目前的基金數量僅為42只,年均發行基金數量為2.5只,在前十家公募基金發行總量中排名墊底。
“新十家”成為“后起之秀”
與“老十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內近三年崛起的“后起之秀”。
數據顯示,近三年,絕對規模增量前十大的公募中,僅有華夏基金位列第三,在2015年規模增長2669.99億元。天弘、易方達、廣發、工銀瑞信、建信、中銀、匯添富、招商、華寶興業、華安等基金成為“后起之秀”,可謂近三年崛起的“新十家”。
王群航分析,產品業績的持續性好、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基金產品的創新和投研、渠道等人才的引進,是上述公募公司近年來規模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
基金研究人士也分析,天弘基金依靠“余額寶”鎖定了大量的電商理財客戶,迅速在貨幣基金市場崛起。借助“互聯網+”的風口,天弘基金可謂“一招鮮,吃遍天”,這種金融創新帶來基金規模的迅速崛起,讓行業真正看到了金融產品在互聯網時代的巨大潛力。
該人士分析,易方達的固定收益團隊近百人,加之渠道掌門人市場嗅覺靈敏,能夠不斷抓住市場熱點發行產品,規模上來很快;廣發基金的優勢在于權益投資很強,兼顧了固定收益產品布局,豐富的產品線可以為投資者在不同市場切換投資品種;工銀瑞信、建信、中銀都是銀行系公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都是國有四大行,強大的渠道優勢是其規模保持穩健增長的重要后盾。
令人關注的是,華夏基金作為“老十家”公募之一,在近三年絕對規模增量中排名第三,也是“老十家”中唯一一個近三年規模增量排名前十的公募。上述人士分析,華夏基金一向非常重視品牌建設,明星基金經理輩出,業績的持續性和市場品牌影響力是華夏“基金長青”的主要原因。此外,緊抓市場風口,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基金產品,也是基金規模做大、做強的不二法門。
上述研究人士分析,一方面,在牛市初期布局權益類產品,如果牛市起來,基金凈值不斷上漲,基金規模自然會隨著“牛市”也漲上來;另一方面,在熊市中布局固收類或保本型產品,這樣可以擴大基金市場認可度,并適當沖抵權益類產品規模縮水的問題。
“公募如果能夠緊跟市場步伐,重視業績持續性和差異化發展,重視品牌建設,都將為公募規模做大貢獻力量。”該人士稱。
權益、固收規模華夏居首
QDII、另類投資規模嘉實領先
從產品線布局來看,經過16年以上時間的發展,多數“老十家”公募公司已經布局了完整的產品線,但華夏和長盛尚未涉足另類投資基金領域。
分類型產品規模來看,華夏、嘉實、富國、南方在權益類基金領域規模位列前四,規模都超過了150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的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達1781.11億元。
固收類基金領域,規模超過千億公募基金分別為華夏、南方、嘉實、博時固收類基金規模分別為3934.76億元、1691.11億元、1617.77億元、1380.75億元。
華夏基金在權益類、固收類等傳統產品規模上都居“老十家”首位,但在拓展QDII、另類投資基金等新興領域,嘉實基金則位居前列。
“老十家”公募一致拓展了QDII基金領域,尤以嘉實、華夏、南方最為積極,這三家公司分別發行QDII基金數量為7只、6只、5只,產品規模分別為94.75億元、63.11億元、62.25億元。而在發展另類投資基金規模方面,鵬華、博時和嘉實基金位列前三甲,另類投資基金規模分別為31.38億元、14.03億元、11.17億元。
基金發行數量
首尾相差2倍多
按照公募規模發展的一般規律,發行基金產品較多的規模也容易做大,南方、嘉實是這方面的例證;而基金發行數量較少的規模也難以擴大,長盛、國泰則是這方面的典型。但在“老十家”公募中,華夏基金則是基金發行量較少、規模卻高居榜首的一個例外。
在權益類基金領域,鵬華、南方、嘉實發布的權益類產品最多,分別為59只、58只、46只,而長盛、華夏、國泰發行的權益類產品最少,分別為32只、37只、40只。
在固收類基金領域,博時、嘉實和鵬華分別發行產品37只、26只、25只,位列發行數量前三強,長盛、國泰、華夏發行的固收類產品最少,分別為9只、15只、16只。
從基金產品總量上來看,鵬華、博時、南方發行基金數量最多,分別為88只、85只、85只,而長盛、國泰和華夏發行基金數量墊底,分別為42只、58只、59只。發行數量最多的鵬華基金是長盛基金的2.1倍。
七成“老十家”基金經理
任職3年以上
在投資團隊建設上,“老十家”公募分化明顯,基金經理團隊人數最多的嘉實是最少的國泰基金的2倍以上。嘉實、華夏、富國基金的基金經理最多,分別為40人、37人、37人。
“老十家”公募的基金經理團隊也呈現出一定的穩定性,尤其是大牌公募基金,國泰、華夏、富國、華安、長盛、鵬華、南方等公募基金經理平均年限都在3年以上,占所有“老十家”公募的七成以上,平均任職年限最短的博時基金也在2.1年以上。
在投資方向上,根據2015年三季報的披露,公募“老十家”的行業配置呈現高度雷同,制造業普遍為前十家公募配置的第一大重倉行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次,而且七成的公募“老十家”前三大重倉行業都是上述三類行業,部分公司還另外重倉配置了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
(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商情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 “來源:***(非中商情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3、征稿:中商情報網面向全國征集創業、財經、產業等原創稿件,并為創業者創業項目、產品、人物提供免費報道!中商創業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關事宜請聯系:0755-82095014 郵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