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招商政策 > 正文

廣東將出臺培育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五年行動計劃 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10萬臺

發布日期:2020-05-07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發布了其研究起草的《廣東省培育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促進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2025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過10萬臺,組織實施5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等。

附:《廣東省培育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http://image1.askci.com/images/2020/05/07/18902c74-3d9e-40b0-88ce-5662892e6842.docx

附件

廣東省培育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我省是國內智能機器人產業的主要聚集區之一。工業機器人方面,已培育一批國內先進的自主品牌機器人本體企業及關鍵零部件企業、系統集成商企業,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服務機器人方面,在教育娛樂、醫療康復、家政服務等領域已研制出一系列國內領先水平產品;我省民用無人機(船)企業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部分企業在高空作業、危險環境、農業、管道等特種機器人研發制造上具有領先優勢。國際機器人企業積極布局廣東,庫卡、安川佛山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產,ABB、發那科研發基地已正式運營。全省共有省級機器人骨干(培育)企業74家。2019年,全省智能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億元;服務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億元;無人機(船)產業營業收入*億元;特種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億元。

(二)存在問題。一是中高端產品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同類產品仍存在較大差距,總體上仍處于全球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水平。二是減速器、伺服電機和系統、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和部分系統集成技術多依賴進口,對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三是服務機器人產品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應用推廣領域有待拓展。四是專業人才不足,智能機器人產業領軍人才偏少,創新型人才隊伍總量不足,制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三)優勢與挑戰。我省作為全國智能機器人生產和應用大省,智能機器人集群發展優勢明顯:一是廣闊的應用市場、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活躍的資本市場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二是已初步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和應用,從研發、設計到檢測的較為完整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三是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民用無人機技術國際領先,工業機器人企業專利申請量占全國比重28%,居全國首位;四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等地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無人機(船)等細分領域上各具優勢,已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態勢。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一是缺少工業機器人龍頭骨干企業,市場份額被外資品牌占領,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弱;二是高端機器人核心技術、基礎軟件和關鍵零部件被國外先進企業合圍,省內機器人企業技術創新受制于人;三是民用無人機(船)管理辦法尤其是安全管控標準有待健全,無人機(船)空(海)域使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四是全球疫情形勢及其對國際貿易格局、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新沖擊,都給我省智能機器人產業帶來新挑戰。

二、工作目標

(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5年,智能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達到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2%,其中服務機器人行業營業收入達到億元,無人機(船)行業營業收入達到億元,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過10萬臺,年均增長約15%。

(二)產業技術顯著提升。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超過10%,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6%,形成一批標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發明專利。

(三)產業應用深入推進。智能機器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機器人深度應用場景,組織實施5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智能機器人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支撐體系日益完善。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壯大智能機器人高端人才隊伍。

三、重點任務

(一)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自主發展

1.加快技術攻關。實施機器人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重點支持提升關鍵零部件、核心軟件和可靠性技術水平,突破瓶頸制約。支持開展關鍵機器人裝備和系統研發,延伸拓展機器人應用領域。加強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研究,進一步提升機器人在深度感知、自主控制、精準執行、人機交互、安全運維方面的能力水平。(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優化創新機制。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中央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加快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的機器人創新生態系統。針對主要短板支持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建立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科技合作。鼓勵省內機器人企業與國內外機器人領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究開發。促進科技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交流合作,推動港澳重大科技成果在廣東落地轉化。(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布局實現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建立各具特色的區域錯位發展格局,支持廣州、深圳發揮高端資源匯集優勢,開展機器人研發創新;支持佛山、東莞、珠海等地發揮生產制造優勢,建設機器人生產基地;支持其他各地市做好產業配套。推廣實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機器人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1主要地市發展重點

廣州。加快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加大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推動以面向汽車、船舶、航空等高端制造業為主的集成應用,進一步完善標準化、檢驗檢測、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能力。

深圳。重點發展服務機器人和無人機產業,推動以面向3C產業為主的集成應用。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的深度融合。

佛山。重點打造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和碧桂園機器人谷,推進工業機器人在家電、陶瓷、紡織、家具等重點行業的集成應用。

東莞。重點培育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的集成應用。

珠海。依托格力智能裝備和國機智能產業園,發展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依托云洲智能、羽人等企業,發展無人船和無人機產業。

(三)壯大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1.增強骨干企業實力。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加強技術開發、技術改造、人才引進,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鼓勵機器人企業針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外延式并購。培育和引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市場前景好、產業支撐作用大的優質骨干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形成功能互補、協作緊密、關鍵環節自主可控的產業配套能力。鼓勵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技術輸出和資源共享,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合作,針對共性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加快核心技術突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推廣促進產業深度發展

1.開展機器人應用試點示范。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拉動工業機器人在高端制造及傳統支柱產業的示范應用。在農業、環保、教育、金融及家居等領域組織實施服務機器人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分行業開展試點示范項目現場交流、供需對接等活動,做好宣傳推廣。(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專欄2機器人應用試點示范主要領域

高端制造領域。支持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船舶、航空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高精度裝配、加工、表面處理、焊接等環節的試點示范;支持機器人在電子信息產品玻璃面板、外殼、PCB、精密結構件等部件制造及整機裝配、檢測等領域的試點示范。

傳統支柱產業。支持噴釉機器人、打磨拋光機器人的試點示范;支持噴涂機器人、大跨距高精度曲臂龍門機器人、高速堆垛機器人的試點示范。

社會民生領域。支持醫療康復機器人在三甲醫院的試點示范;支持水質監測、污染處理、垃圾清運機器人等的試點示范;支持服務機器人在金融、教育等其他領域的試點示范;支持安防等特種機器人、無人機和無人船等在安全監控、災害救援等方面的試點示范。

農業生產領域。支持農業機器人在植保、種植采摘、養殖加工等方面的試點示范。

2.發展新業態。鼓勵機器人企業發展融資租賃、機器人共享等新型應用模式。鼓勵無人機(船)企業通過“以租代賣、打包服務”等創新推廣新模式,催生服務新業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質量品牌建設。引導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機器人知名品牌。支持通過市場化手段舉辦或承接標志性機器人展覽和論壇活動,支持機器人企業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展會,提升廣東省機器人產業影響力。(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支撐助推產業全面發展

1.推動產業支撐平臺建設。高水平建設一批機器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產業支撐平臺,充分整合省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優勢資源,推動產業服務資源和企業發展需求對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配合)

專欄3主要產業支撐平臺發展重點

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優勢單位,建設以技術實現、產品保障、成果轉化為核心,以技術孵化和成果轉化為重點的技術創新高地、成果轉化基地和產業共性支撐平臺。

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構建集研發設計、檢測生產、產業孵化為一體,面向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鏈的國家級公共服務機構,重點突出覆蓋共性技術研究、檢測評價、集成應用、產業研究、標準制定、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綜合性服務能力。

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以龍頭企業為基礎聯合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機器人研究院及生產基地,重點突出面向工業機器人應用研究和服務機器人應用研究及產業化。

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發展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重點培育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的集成應用。

2.完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能力。支持建設國家工業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廣州)、國家工業機器人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智能加工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打造機器人檢測評價服務平臺。加快國家無人機系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支持推動珠海無人船海測基地加快建設。(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標準化工作。制定發布廣東省機器人標準體系路線圖,支持關鍵標準的研究驗證和宣貫推廣。支持相關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積極參加各級機器人標準研究及制修訂工作。加強機器人標準的推廣應用。(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機器人減速器工程

支持減速器骨干企業,聯合材料、工藝和應用等上下游企業,開展基礎材料、齒面熱處理、產業化高精度加工、零對稱性、成組互配性、高精度裝配等基礎工藝、整機裝配及測試、壽命試驗、壽命增強等技術研究。研發具有新型傳動原理、新型結構的減速器,滿足機器人關節大減速比、高精度、高剛度、高效率、高可靠性要求。研究開發減速器精加工、裝配、檢測等裝備。(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二)機器人控制器工程

支持突破高性能關節伺服、振動抑制技術、慣量動態補償技術、多關節高精度運動解算及規劃等技術,開展通用算法、主要工藝軟件包、多傳感器融合、拖動示教、防碰撞、容錯性等技術研究,建立開放的控制器平臺,研發高性能、模塊化、通用型控制器產品,提升控制器多維度保障水平。發展并掌握開放式控制器軟件開發平臺技術,提高機器人控制器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和可靠性。(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三)機器人伺服系統工程

支持企業開展高精度伺服電機結構、工藝設計以及高精度多圈絕對值編碼器技術研究,突破伺服電機轉動慣量、轉矩質量、響應能力、溫度特性、環境適應性等技術難點,提高伺服電機效率,研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伺服電機和驅動器產品。(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四)機器人集成應用工程

針對汽車制造、電子信息、家具、家電、陶瓷衛浴、高端醫療等行業,支持開展機器人切割、焊接、切削、磨拋、裝配、噴涂等多種復雜應用工藝的研究。支持研究三維建模與可視化、運動仿真、軌跡生成、碰撞檢測、虛擬交互、程序載入等技術,實現主要集成應用軟件的自主開發。持續開展試點示范,推動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高端應用。(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五)無人機工程

突破高性能無人機的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數據鏈、圖傳系統等技術,提升無人機在全自主飛行控制、續航時間、復雜環境感知、導航精度、集群協同以及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水平,推動在物流、農業、測繪、電力巡檢、安全巡邏、應急救援等重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六)無人船工程

支持面向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探測、海上風電場勘察運維、安防搜救、無人航運等領域,開展無人船用高性能復合材料、遠程和復雜多樣化任務與信息融合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研制高自主性、長續航、高適航性、高速率遠距離通訊、惡劣海況自適應能力搜救無人艇,研發體積小、兼容性高、續航能力和導航定位能力強的無人潛航器。支持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建成軍民融合海上試驗場。(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七)服務機器人工程

加強機器人前沿技術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加快發展人機交互、腦-機接口、人-機-電融合與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突破快速圖像配準、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機交互、多自由度精準控制等關鍵技術,推動醫療康復、養老陪護、殘障輔助等專業化機器人產品的轉化應用。(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八)智能提升工程

以機器視覺、人機協作、自主決策為突破方向,支持重點突破復雜動態場景感知、實時精準定位、自適應智能導航等共性技術,提升工業機器人控制、傳感和協作性能。加強語音識別、移動定位等技術應用,提升服務機器人人機交互及自主作業水平。突破群體智能技術,提升多無人機(船)協同作業與交互能力。推動機器人與物聯網的融合應用,開展機器人故障診斷及預測性技術研究,提高機器人運維水平。(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省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工作部署,推進行動計劃的宣貫和實施。省各有關部門、各地市要結合實際,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主動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重要載體的建設和應用示范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委網信辦,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財政結合財力統籌安排現有資金支持智能機器人產業重大項目、重大研發平臺建設。對具有市場推廣前景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創新產品,享受首臺套、首版次、首批次產品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智能機器人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發揮省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引導社會化資本參與智能機器人項目投資。(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財政廳,廣東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人才支撐。面向國內外引進智能機器人高精尖人才。鼓勵省內高校開設智能機器人相關專業,加大跨界融合型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支持職業院校建設人才技能實訓基地,培養產業發展亟需技能型人才。(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