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實施意見(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8-20 16:10

中商情報網訊: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科技力量支撐,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黑龍江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在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為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插上“科技翅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努力把黑龍江省打造成全國現代化大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高地、數字農業發展先導區、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樣板區,實現以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數字化、園區化、融合化為特征的農業現代化,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1.8%以上。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目標導向。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努力解決一批卡脖子科技難關。

(二)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推動科技創新領跑現代農業發展。

(三)堅持產學研合作。加強科技資源優配,強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聯合攻關。

(四)堅持協同推廣。堅持公益性與經營性融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結合,構建開放競爭、多元互補、協同高效的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堅持人才保障。加快科技強農人才培養,強化重點學科帶頭人建設,建強涉農專業創新團隊,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四、聚焦實施“三大提升工程”

(一)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推動種業革命向“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變革,合力推進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到2025年,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占比92%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80%,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分別達到50%和45%。

1.加速擴建寒地農業種質資源庫項目。支持省農科院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改擴建,建成在全國有影響力、面向全省涉農科研院所、高校、種子企業開放的公益性、現代化、標準化國家寒地種質資源庫。2021年保存數量擴到7萬份,2025年保存數量擴到15萬份,預留容量15萬份。(省農業農村廳)

2.積極推進優質良種繁育攻關項目。在14個領域,分領跑、并跑、跟跑三個層面,與國際國內種業對標,整合省內外優勢科研力量及骨干企業組建攻關團隊,培育突破性、源頭性新品種。(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

(1)支持領跑領域聯合攻關。力爭在粳稻、馬鈴薯育種上領跑國際水平。

粳稻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省農墾科學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組建4個積溫帶和1個墾區共5個聯合攻關團隊。到2025年,選育新品種30個以上。

馬鈴薯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組建淀粉、高端鮮食、食品加工及全粉品種等3個聯合攻關團隊。到2025年,選育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專用新品種10個以上,自育品種占有率提升到80%。

(2)支持并跑領域聯合攻關。力爭在玉米、大豆、工業大麻、蔬菜和水產育種上與國際水平并跑。

玉米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單位,組建早熟區、中熟區、晚熟區、專用4個聯合攻關團隊。到2025年,培育新品種100個以上,自育品種占有率提高到80%。

大豆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和省農墾科學院,成立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不同生態區5個聯合攻關團隊。到2025年,選育新品種40個,自主選育品種占有率穩定在100%。

工業大麻育種。依托省農科院和省科學院,組建花葉用、纖維用、油用和蛋白用4個攻關團隊。到2025年,選育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品種21個以上。

蔬菜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單位,組建西甜瓜、黃瓜、辣椒、南瓜、番茄、大白菜、油豆角、茄子8個攻關團隊。到2025年,培育新品種25個以上,自主選育品種占有率提高到50%。

水產育種。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東北農業大學,突出鯉科魚類、冷水性魚類、特色名優魚類等選育。到2025年,培育優質水產新品種(系)5個以上。

(3)支持跟跑領域聯合攻關。力爭在“兩牛一豬一禽”、雜糧雜豆、中藥材、特色育種等領域,逐步縮小與國際國內水平差距。

奶牛育種。依托省畜牧總站和東北農業大學,成立2個攻關團隊。到2025年,構建核心育種群40個,DHI(牛群改良計劃)覆蓋生產群的85%。

肉牛育種。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成立高檔肉牛和優質肉牛2個攻關團隊。到2025年,建立核心育種場10個。

生豬育種。依托省農科院和東北農業大學,成立2個攻關團隊。遴選10個核心育種場,培育新品種2—3個,育肥豬全程成活率等主要指標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

禽類育種。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成立林甸雞、快大白羽雞和籽鵝3個攻關團隊,培育新品種3個以上。

雜糧雜豆育種。依托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和省農科院,成立2個攻關團隊,選育新品種35個。

中藥材育種。依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省農科院、省中醫藥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成立5個攻關團隊,選育道地藥材新品種25個,每年提升良種覆蓋率10%。

特色育種。依托省農科院、省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成立食用菌、東北黑蜂、飼草飼料、特色漿果4個育種聯合攻關團隊。

3.聚力建設育種基地。建設10個專家育種基地,建設黑龍江大豆區域性育制種基地,推動建設北方大豆研究中心。到2025年,建設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6個以上。(省農業農村廳)

(二)深入實施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提升工程。

1.組建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以省農科院為依托,整合黑土科研資源,組建和優化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機構設置,打造黑土科學研究基地、技術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省科技廳、省委編辦、省農科院)

2.強化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技術攻關和推廣示范。強化工程、農藝、生物等“十大項目”綜合技術攻關和推廣示范,工程突出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白漿土全耕層改良培肥、酸化及鹽堿化障礙消減等技術項目,農藝突出瘠薄黑土農田快速培肥、水肥資源高效利用、高肥力黑土保育等技術項目,生物突出種養農牧循環利用、黑土生物培肥關鍵技術、黑土耕地污染修復技術、秸稈機械化還田關鍵技術等技術項目。(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3.示范推廣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在松嫩平原中東部和三江平原中厚黑土層區域,推廣黑土保育模式;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淺薄黑土層區域,推廣黑土培育模式;在坡耕區域,推廣坡耕地控蝕增肥模式;在西部風沙干旱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在水田區,推廣水肥優化培肥模式。(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三)實施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工程。

聚焦打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圍繞構建農業強省“652”產業發展格局,開展各環節重大關鍵技術攻關。

1.強化千億級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支撐。

(1)稻米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哈爾濱商業大學、省農科院,突破稻米改性淀粉、鮮食營養米飯、全谷物主食米、米糠滅酶穩定化處理等關鍵技術,深度開發谷維素、植酸等品種。(省科技廳)

(2)玉米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齊齊哈爾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省科學院,加強玉米蛋白、玉米纖維等資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品種創制技術,氨基酸和酒精等功能性新型發酵技術等攻關。(省科技廳)

(3)大豆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突破大豆蛋白肉等口感和品質,推動大豆肽粉等新興食品基料研發。(省科技廳)

(4)乳業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建立中國嬰兒腸道宏基因組、代謝組學數據庫,攻克乳基高值原料國產化技術瓶頸。(省科技廳)

(5)肉類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開發健康、營養和方便肉制品,創制畜禽副產物高值化利用品種。(省科技廳)

(6)果蔬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強化果蔬鮮切、保鮮等技術攻關,開發果蔬速凍食品、果蔬汁、凍干食品等品種。(省科技廳)

2.強化百億級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支撐。

(1)工業大麻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省農科院和省科學院,強化大麻二酚、工業大麻蛋白的高效純化、籽葉花深度開發。(省科技廳)

(2)食用菌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林業大學、省科學院和省農科院,研發復合菌飲品,突破滑子蘑等鹽漬加工技術。(省科技廳)

(3)雜糧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開發主食伴侶食品、代餐食品等高附加值品種。(省科技廳)

(4)中藥材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圍繞中藥飲片工藝提升、中成藥新藥研發、中藥保健品強化技術攻關。(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中醫藥管理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5)漁業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強化特色風味食品、罐頭食品等研制。(省科技廳)

3.強化馬鈴薯加工產業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支撐。

支持哈爾濱商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以馬鈴薯全粉、鮮薯泥為原料,突破馬鈴薯主食工業化加工、休閑食品加工中不利儲運、易回生、易褐變、難成型等關鍵技術。(省科技廳)

五、突出抓好“七項重點突破”

(一)在科研平臺建設上突破。對新認定的涉農國家實驗室,給予1000萬元的獎補。對其他新認定的國家和部委等涉農創新基地,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助。加強省級涉農科技創新基地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的省級企業涉農科技創新基地按照績效給予后補助支持。加強與重要院校戰略合作,成立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對聯盟給予支持。(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北大荒農墾集團)

(二)在發展數字農業上突破。推廣種植業、畜牧業等領域數字化應用,加快黑土地保護、農機作業和農業金融數字化進程。謀劃涵蓋建三江地區和10個縣(市、區)的“1+10”數字農業縣(市、區)先導示范工程,建成國家數字農業先導區。(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北大荒農墾集團)

(三)在農機裝備自主創新上突破。聚焦大宗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開展精密播種、精量變量施肥施藥施水裝備攻關,工業大麻、園藝作物、道地藥材種植收獲裝備攻關,奶牛智慧養殖、畜禽糞污處理等裝備研究。(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

(四)在高效設施農業上突破。重點發展設施園藝、設施畜牧等裝備與技術,建設設施標準化示范園300個,設施面積150萬畝以上。(省農業農村廳)

(五)在動物疫情防控技術創新上突破。由哈獸研牽頭,建設動物疫病防控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研究平臺,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和診斷等產品研發上實現突破,高致病性傳染病不大面積發生,畜禽疫病發生率降低10%以上。(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

(六)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上突破。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省級高標準現代農業科技園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穩定支持70個縣(市、區)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每年推廣模式化栽培技術1.97億畝次。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100%。(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

(七)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上突破。以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返鄉入鄉創業者、鄉村振興帶頭人、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等為重點對象,開展全產業鏈培育。創建國家涉農人才培養優質院校。推動高素質農民制度建設。建成20萬人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

六、強化“五項保障措施”

(一)建立“揭榜掛帥”制度。堅持揭榜掛帥,對重大攻關任務,發布“榜單”,明確需求目標、時間節點、考核要求和獎懲措施。

(二)強化組織推進。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省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科技、教育、人社、農業農村、財政、涉農院校等為成員單位,統籌確定年度目標任務、資金分配、攻關課題。

(三)加大政策扶持。通過現有各類涉農和產業扶持資金統籌支持科技創新和推廣。依托省現代農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落實成果轉化分配激勵政策,落實水、電、費、稅等優惠政策。對作出突出貢獻科技人員,按照規定予以獎勵。

(四)突出人才保障。加強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和“頭雁團隊”建設,強化省級及以上重點學科帶頭人和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建設,支持涉農領域“雙一流”學科群建設,探索涉農科研院校高層次人才效益年薪制。

(五)加強宣傳引導。設立省農業科技創新公眾號,選樹影響龍江農業科技創新的優秀人物。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