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
通知
豫政〔2022〕30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南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我省老齡事業全面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決策部署,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一是老齡政策體系不斷完備。老齡事業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不斷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優待政策等不斷細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運營、發展的標準和監管制度更加健全。二是老年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省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水平逐步提高,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三是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各類養老設施達1.4萬個,建設省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試點17個,實施敬老院安全、清潔、溫暖、文化、醫療康復“五大工程”,兜底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迅速,機構養老服務穩步發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啟動實施,農村養老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建立并落實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給予護理補貼。四是老年健康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積極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老年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老年醫療資源配置更加豐富,醫養結合服務有序發展,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普遍設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群,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五是老齡事業和產業加快發展。老年文化、教育、體育事業快速發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持續推進,老年人優待政策全面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持續加強。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新業態持續涌現。“敬老月”、“敬老文明號”創建等活動持續開展,敬老愛老助老蔚然成風。
(二)面臨形勢。“十四五”時期是我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積極推進老齡事業發展。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省人口老齡化呈現規模大、速度快、區域差異大、高齡化趨勢明顯等特點;空巢、獨居、失能(含失智,下同)老年人數量進一步增加,養老、醫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城鄉、區域老齡事業發展不平衡,養老服務體系和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足,人才短缺,科技創新和產品支撐能力有待加強,老齡產業市場亟待規范;基層老齡工作力量比較薄弱,老齡工作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方針,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健全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加快構建敬老愛老助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動全省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堅持黨對老齡事業發展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的主導作用,牢固樹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積極性、主動性。整合各方資源,完善制度體系,提升精準施策能力。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全民行動,構建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參與、各盡其責的基本格局,確保老年人依法共享發展成果。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旅游、體育、教育、金融、地產等融合發展,建設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會。
——創新引領,科技助力。把科技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推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快為老服務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老齡工作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統籌兼顧,積極推進。加強政策統籌,促進不同部門老齡政策、老齡政策與其他公共政策銜接協調;加強資源統籌,實現對人才、資本、土地、科技等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為老服務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城鄉統籌,著力補齊農村、基層服務短板,推進老年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統籌,全面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人口老齡化進程相匹配的老齡事業發展體系,老年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更加完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日益豐富,人才和科技支撐持續加強,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初步建立,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老齡工作格局更加完善。老齡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老齡事業發展法治化、信息化、規范化程度明顯提升,老齡政策和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基本建立。
——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業有效銜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照護等需求得到切實保障。
——養老服務體系持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服務供給更加優質高效,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進一步發展,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全面建立。老年健康服務資源配置持續優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能力和質量明顯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基本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更加繁榮,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渠道更加多元,生活環境更加適老宜居,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老齡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醫養康養和旅居養老等服務不斷發展,市場規模和供給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規劃指標。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多層次老年社會保障體系。
1.加快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加快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業有效銜接。
2.不斷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穩定可持續的籌資運行和待遇調整機制,穩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銜接,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完善醫保基金支付家庭病床費用、上門醫療服務收費政策。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鼓勵開發商業健康保險,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3.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兜底作用,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集中供養和失能照護能力。進一步完善高齡津貼、護理補貼、養老服務補貼等老年人補貼制度,強化與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社會救助等政策的銜接;加快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通過臨時救助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生活保障。鼓勵公益慈善組織依法依規開展面向困難老年人的慈善公益活動。
4.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制定照護需求認定標準、照護等級評定標準、照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和照護服務質量標準等配套政策。加強長期護理保險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補貼等福利性補貼項目的整合銜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力爭到2025年年底,基本形成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
(二)打造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
1.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科學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對老齡人口占比較高和老齡化趨勢較快的地方,適當提高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比例。強化規劃實施,落實養老服務設施與新建住宅小區規劃、建設、驗收、交付“四同步”機制,鼓勵新建住宅小區開發建設適老化戶型。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社區通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補建一批養老服務設施。盤活空置的公租房、閑置的非商業區公有用房、培訓療養機構擱置用房等國有資源,用于發展養老服務。優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急、助行等服務。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持。發展家庭養老床位,支持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居家上門服務。鼓勵連鎖化大型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扶持培養一批以照護為主、輻射社區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加快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2.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功能,在滿足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服務需求。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加大土地、用房、財政、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盤活存量資源,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探索多樣化經營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養老機構床位結構,不斷提高照護能力。到2025年,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建立部門協同、各司其職的綜合監管體制,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加強養老服務質量管理,促進養老機構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3.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服務供給納入鄉村振興規劃,完善縣、鄉、村三級銜接的養老服務網絡,促進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升級。繼續實施縣鄉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動特困供養機構和失能照護機構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鼓勵建設村級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支持發展互助養老模式,健全老年人巡訪、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建立互助養老志愿服務隊伍。
(三)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
1.加強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通過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多種媒體、媒介普及健康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醫藥健康管理等項目,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庫。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早期篩查、干預及分類指導,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和心理關愛行動。提高失能、重病、高齡、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提高服務質量。強化老年人疫情防控,做好老年人流感、肺炎等傳染病預防治療工作。
2.建立完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布局發展老年醫療機構,加大土地供應、財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院申報國家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加強省級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建設。加強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通過新建、改擴建、轉型發展加強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建設。鼓勵公共醫療資源豐富的地方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康復醫院、護理院,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康復、護理床位。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老年綜合征管理,促進老年醫療服務從單病種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轉變。推動醫療服務向居家、社區延伸,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采取“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方式收費。持續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到2025年,全省85%以上的醫療機構建設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3.加強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服務。探索完善居家、社區、專業機構的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模式。按照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有關要求,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與健康服務。支持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及具備服務能力的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積極推進家庭照護床位和護理型床位建設,為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穩步擴大安寧療護試點,加快安寧療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鼓勵醫療機構積極開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建立機構、社區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機制。加強對社會公眾的生命教育。
4.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鼓勵養老機構優先與周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康復、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簽約合作,或通過服務外包、委托經營等方式由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推動養老機構與合作醫療機構普遍開通雙向轉介“綠色”通道。推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毗鄰建設。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與鄉鎮敬老院(養老院)“兩院一體”發展模式,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養老綜合服務。加強醫養結合機構監管,實施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完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評價標準,建設醫養結合示范項目,推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
(四)構建多元老年文體教育供給體系。
1.加快發展老年教育。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持續開展省級示范性老年大學(學校)建設,推進城鄉社區建立老年大學學習點,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到2025年,實現老年大學縣級全覆蓋。推進建設“學分銀行”。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老年教育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老年教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加強專兼職教師、志愿者等老年教育隊伍建設,拓展師資來源。創新老年教育形式,整合資源,推動部門、行業企業、院校舉辦的老年大學(學校)向社會開放,發展老年遠程教育、“互聯網+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服務能力。
2.廣泛開展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鼓勵各地新建、改擴建一批老年文化活動場所,增加城市書房、小劇場等適合老年人的休閑空間,鼓勵學校、書店、商場、公園等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務空間,構建10分鐘文化生活圈。鼓勵編輯出版適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圖書,加強弘揚孝親敬老美德的藝術作品創作,推出養老相關公益廣告。推進基層單位和社區的老年活動平臺建設,鼓勵社會各界廣泛開展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支持老年文化團體和演出隊伍進鄉村、進社區,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加強老年文化隊伍建設,培養服務老年人的文化骨干,為老年人廣泛參與社會活動、提升生活品質創造有利條件。
3.大力發展老年體育健身事業。加強老年體育場地和設施建設,在城市改造和新建體育場館時,統籌考慮安排老年人體育健身設施;盤活城市空閑地、邊角地等資源,完善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農村地區體育健身設施提檔升級。支持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發展,大力開展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組織舉辦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和豐富多彩的體育交流、培訓活動,在全省范圍內選拔優秀老年運動員組隊參加全國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年度體育健身交流活動和培訓活動。倡導主動健康意識,建立集科學健身、運動營養、傷病防護、心理調適為一體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加強運動防護師、運動營養師等人才培養,完善運動處方庫,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
(五)提高老年社會參與水平。
1.踐行積極老齡觀。通過主題宣講、媒體宣傳等形式,倡導全社會樹立積極老齡觀,積極看待老齡社會、老年人和老年生活,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環境;引導廣大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保持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加強老年人科教資源建設,增加老年人科普資源供給,推進科普內容適老化,開展形式多樣、精準多元的老年科普活動,提升老年人科學素質。
2.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創造老有所為的良好環境、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支持老年人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興辦社會公益事業,鼓勵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支持有能力的老年人在農村就業創業。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合理延長工作年限,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推動用人單位與受聘老年人依法簽訂書面協議,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推動基層老年協會、老年體育協會、老年科技協會等涉老組織規范化建設,促進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3.發展老年志愿服務。扶持培育各類為老服務志愿組織,廣泛開展各類為老志愿服務活動,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健康、文化科普、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智能技術培訓等服務。推進“銀發人才庫”建設,支持老年人發揮經驗、知識、技能方面的優勢和“傳幫帶”作用,積極參與黨建、社會治安、基層公共事務、矛盾糾紛調解、科教文化宣傳、關心教育下一代和公益慈善等活動,貢獻智慧力量、服務人民群眾、助力改革發展。鼓勵引導“五老”人員(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勞模)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行動,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積極參與“銀齡互助”活動,為高齡、失能、殘疾等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視、生活照護、健康、精神慰藉和應急救助等服務。建立志愿服務激勵評價機制,推動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專業化發展。
(六)加強老齡事業人才隊伍建設。
1.加強為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將老年醫學、護理、康復、全科等醫學人才及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健康管理等人才作為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進行培養。推進老齡相關學科建設,引導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老年學、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老年心理學、老年社會學、老年營養學、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增加職業院校涉老專業招生名額,加大老年醫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健全老年護理專業化教育體系,加快培養老年護理隊伍。依托“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完善職業能力培訓和等級認定標準,積極開展相關職業(工種)技能等級評價,利用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加強為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人員素質。
2.壯大為老服務從業隊伍。加快老年健康服務、老年文體娛樂、老年生活服務、老年產品研制等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為老服務人才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暢通職業晉升通道,推動構建與老齡事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高校畢業生、家政服務人員、護工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從事為老服務,鼓勵退休醫務工作者、低齡老年人參與為老服務,充實為老服務人才隊伍。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家政服務,不斷拓展助餐、助浴、代購、心理慰藉等服務領域。鼓勵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紅十字會及其他社會組織提供應急救護和照護技能培訓服務,提升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能力。
(七)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1.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把敬老愛老助老納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內容,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體系,納入聘任用人考察內容。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敬老愛老活動。組織參與全國“敬老文明號”創建,深入開展“敬老月”活動,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挖掘各地豐富的孝文化資源,大力宣傳孝親敬老典型,加強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積極參與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基礎作用,探索建立子女帶薪陪護假制度,落實獨生子女護理假政策,建立父母隨子女異地養老定居、醫療轉診“綠色”通道機制,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人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建立常態化指導監督機制,督促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防止欺老虐老棄老問題發生,將有能力贍養而拒不贍養老年人的違法行為納入個人社會信用記錄。
2.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利用“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敬老月”等時間節點,開展符合老年人認知特點的普法宣傳教育,制作推廣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宣傳產品、公益節目,提高老年人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非法侵害行為的能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嚴厲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完善涉老案件調解、仲裁、訴訟等糾紛解決機制,鼓勵多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大老年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力度,重點做好農村和貧困、高齡、空巢、失能、殘疾等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做好涉老矛盾糾紛預警、排查、化解工作。完善老年人監護制度。支持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和個人參與各種助老公益活動,向困難老年人提供資助或公益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豐富老年優待措施。完善公共服務場所的老年人優待標識,主動公布優待內容,政務服務、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交通旅游、銀行金融等公共服務場所要設置服務專區或窗口,為老年人提供優待便利服務,提升為老服務質量。
3.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重點推動新聞資訊、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旅游休閑、醫療健康、政務服務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APP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開發提供“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內容,提高互聯網無障礙水平。深入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技術服務創新并行,在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基礎上提供更多適老化產品和服務;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拒收現金專項治理。加強涉老數據共享,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建設互聯互通的老年人信息協同平臺和為老綜合服務信息平臺,為提升老齡工作水平提供信息化支撐。
4.加強老年便利化設施建設。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推進街道、社區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設施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以建設無障礙市(縣)為目標,推進新建房屋、重大工程、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方便老年人生活。新建住宅小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對無障礙公共設施、公共綠地、老年人體育健身設施、養老服務用房等方面的需求;老舊小區要按照方便實用、就近就便、功能配套、資源整合的要求,對人行道、建筑物出入口、活動廣場等進行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在樓梯沿墻加裝扶手,在樓層間安裝掛壁式休息椅等,做好應急避險等安全防護工作,大力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結合城市更新,對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既有社區道路設施、休憩設施、信息化設施、社區服務場所及超市、銀行、醫院、公園、體育場館、文化場所等場所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加大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信號燈、隔離帶等設施設備的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力度,建設便捷安全的無障礙出行環境。推動鄉鎮(街道)、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環境適老化改造。
(八)培育新時代老齡產業發展體系。
1.推動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創新。統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資源,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與技術集成創新,提升智慧健康養老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積極發展適用于老年健康管理、養老照護的新技術、新設備,開發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設備、養老監護設備、康復輔具、服務機器人、防走失定位等產品。加強老年輔助技術和老年功能代償產品研發,為老年人衰退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運動能力等功能提供智能科技輔助和代償。
2.增加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圍繞老年人健康管理、康復輔助、監護等,加快智能養老產品研發和集成應用,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養老需求。實施“互聯網+養老”行動,建成50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推動建設“智慧養老院”。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協同創新,加大技術引進和成果轉化力度,推動老年用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涉老企業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
3.促進銀發經濟發展。倡導健康、科學的養老理念,鼓勵各地通過適度補貼等方式,引導有條件的老年人購買或租賃適宜的專業服務和輔具用品。搭建信息對接和應用平臺,促進優質康復輔具等老年適用產品在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率先使用和推廣。加快發展老年用品租賃市場,推廣康復輔具社區租賃,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集康復輔具展示體驗、老年用品消費、老年教育文娛等于一體的銀發消費綜合體。加強養老終端設備適老化設計與開發,探索“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綜合化智慧養老服務。
4.推動老齡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相關投融資、稅費、人才、土地、規劃、生態環境等扶持政策,明確責任部門,確保政策落實。把老齡產業發展融入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推動老齡產業與文化、教育、體育、家政、旅游、養生、健康、餐飲等行業融合發展,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各類醫養康養新業態發展,在傳統產業滲入老齡元素,合理擴展老齡產業覆蓋范圍和產業鏈條。開發老年人生活用品市場,完善相關行業標準,規范老年食品、藥品、保健品、居家用品等行業發展。拓展老年人旅游消費領域,鼓勵旅游企業設計推出一日游、短途游、古都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康養旅游等適合老年人的旅游產品,提升老年人旅游服務品質。依托山水、溫泉、中醫藥、太極少林文化等資源,深入推進醫養康養結合,建設適宜老年人的鄉村旅居、休閑康養目的地。支持家政服務業發展,制定完善家政服務業標準規范,構建安全優質、品種豐富、運行高效的家政服務產業體系。優化老齡產業營商環境,將養老服務領域納入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強化信用監管和信息公開。
(九)完善協同聯動的老齡工作機制。
1.健全老齡事業政策體系。加強對老齡工作的基礎性、前瞻性、系統性研究,準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發展規律及其影響,助推老齡工作政策制度創新,提高及時、科學、綜合應對能力。建立完善老齡工作政策體系,突出系統性、科學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促進各種政策制度有效銜接,增強政策合力。完善老齡工作委員會專家庫,提高老齡政策研究能力。
2.增強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共識。將人口老齡化國情、省情教育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教學培訓內容,納入大、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開展主題宣講和集中宣傳等活動,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廣泛共識和行動自覺。
3.促進多方為老服務協同發展。完善黨委、政府、部門、社會共同參與、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動員,推進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綜合應對。鼓勵養老服務機構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提升我省養老服務品質,打造區域老年服務聯合體。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培育龍頭企業,加強示范引領,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老齡產業生態。加強省部聯動和中原城市群老齡工作交流合作,促進信息互通、經驗共享。
4.加強老齡工作機制創新。支持和參與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機制建設,建立相關部門、城市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鼓勵各地開展多領域、多維度的系統創新,為全國、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經驗。積極參與國際老齡事務合作,向國際社會展示我省老齡工作成就,宣傳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河南方案。借鑒國外老齡事業發展經驗成果,引進國際優質資源,推動我省老齡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推進老年社會工作,大力發展老年社會工作隊伍,幫助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老年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老齡事業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機制。將老齡工作重點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績效評價范圍,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規劃落實。健全老齡工作體系,加強基層力量配備,完善老齡工作管理體制。
(二)完善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加強老齡工作經費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落實和完善鼓勵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慈善基金投入老齡事業,逐步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慈善基金等多元參與的經費投入機制。
(三)加強科研創新。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充分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促進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統籌運用養老服務領域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服務數據資源,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加快老齡產業發展,實現“互聯網+”與老齡事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四)加強督導評估。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成員單位要履職盡責,加強工作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督促,及時檢查并向省政府報告本規劃落實情況。充分發揮社會智庫作用,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專家智庫。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適時對本規劃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突出問題。各地要加強本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銜接,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具體落實措施和相關指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單位、責任事項,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