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競爭力和安全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全省新能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鏈為目標,以鋰電、光伏行業為重點,跟蹤培育未來新能源行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增強全省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大力實施新能源產業鏈鏈長制,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鞏固夯實產業基礎,加快推進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邁進,培育壯大上饒、宜春、新余等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支撐,擦亮江西產業崛起新名片,打造全國領先、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高地。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產業鏈營業收入力爭達到7000億元,其中,鋰電產業鏈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力爭達到4500億元;光伏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力爭達到2500億元。氫能、鈉離子電池、其他新型儲能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
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鋰等關鍵資源供給保障更加安全有效。制造環節,長板優勢更加鞏固、短板弱項趨于減少、協同發展取得實效,形成優勢突出、相對均衡、關聯合作的發展格局。應用規模、范圍和領域大幅拓展。產業集群發展成效明顯,集聚效應大幅提升。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鋰資源采選、鋰電池關鍵材料、鋰資源及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領域創新研發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在固態電池、新一代高效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發產業化上取得突破,加快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研發創新體系。
制造能力顯著增強。動力和儲能鋰電池、高效光伏電池組件等先進產能擴大釋放,推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和新興產業倍增項目實施;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建設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開發綠色產品。
龍頭引領有效發揮。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3年內新增5家產值超百億的行業領軍企業,10家左右超50億元的骨干型企業。重點龍頭骨干企業整合資源、技術創新、行業引領、產業協同等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增強。
二、主攻方向和發展路徑
(一)鋰電產業鏈。
引導各地合理有序布局鋰電產業,促進產業鏈協同配套,防止內部惡性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在區域布局上,重點打造宜春、新余贛西鋰電產業發展核心區,創建全國領先的鋰電制造業先進集群;支持贛州、南昌、上饒、撫州、九江、萍鄉等地依托基礎稟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優勢的鋰電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全省“核心引領,四面開花”的發展格局。在產業環節上,重點提升鋰資源開發和鋰電池生產制造能力,鞏固提升鋰鹽、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銅箔等材料及電池回收領域優勢,補齊正極材料、鋰電設備、儲能應用等環節短板。
(二)光伏制造產業鏈。
全力打造上饒光伏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發展大尺寸硅片技術、推動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等N型高效電池及組件大規模產業化,進一步提升我省硅片、電池片、組件優勢產能規模。加快補鏈延鏈強鏈,強化多點布局,以新余、贛州、宜春、南昌、撫州等設區市為重點,加大“專精特新”企業的的支持培育力度,引進異質結(HJT)等N型高效電池和組件項目,進一步擴大先進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三)其他新能源產業鏈。
氫能(氫燃料電池)。以九江、吉安、南昌、贛州為重點,引進行業重點企業,加強電堆、雙極板、膜材料、催化劑等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開展綠氫制取、儲氫產品等研發攻關,推進加氫站建設。
鈉離子電池。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聚焦降低電池成本和提高安全性,發展與鋰離子電池原理、體系相近的鈉離子電池,加強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材料研究,加快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
其他新型儲能。依托釩資源優勢和省內龍頭骨干企業,支持宜春、贛州發展全釩液流電池、鋅鐵液流電池等液流電池產品,提高能量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推動規模應用。依托省內鉛蓄電池龍頭骨干企業,發展適用于大規模儲能的新型鉛炭電池。推動超級電容、壓縮空氣儲能等其他新型儲能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突破。
三、重點任務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融通資金鏈,暢通人才鏈,提升政策鏈,著力構建和優化“五鏈”融合的產業發展良好環境,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招大引強。
1.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樹牢“項目為王”理念,不斷完善項目服務機制,強化對儲備的擬建和在建重大項目的調度服務,推動項目加快建設,持續擴大先進產能。用好用足省級工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一批符合條件的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
2.推進產業鏈精準招商。根據不同細分產業鏈各環節實際情況,鍛長板、補短板、建新板,不斷延鏈補鏈強鏈。跟蹤行業重點企業產業布局和投資動態,及時更新完善“四圖五清單”、產業招商冊等資料,引導各地創新招商方式,推進產業鏈招商、產業生態招商。發揮龍頭企業整合能力,圍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需求,大力引進配套關聯企業。緊盯薄弱領域環節,精準開展補充式、填空式招商。
(二)強化創新突破。
1.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營造激發創新的良好環境,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研究、前沿創新。積極鼓勵龍頭企業聯合相關機構推動組建新能源領域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用好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現有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省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重點支持省內鋰電、光伏等新能源企業重大技術研發產業化項目。
2.推進基礎能力建設。切實發揮好鋰產業、光伏產業2個省級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作用,創新完善聯合體運行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多方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大力提升標準化水平,完善低品位鋰云母提鋰、鋰渣回收利用等相關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動力電池安全性、電池回收利用、充換電等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開展鋰電池、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碳足跡標識等標準研究。
(三)強化企業培育。
1.加強制造企業梯次培育。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領航企業,鼓勵鏈主企業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垂直整合,持續做大做強。深入推進企業“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加快龍頭骨干企業上市步伐,三年內新增上市企業3家以上。扶持高成長企業,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更多新能源企業成為“獨角獸”“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2.培育生產性服務企業。培育一批新能源領域的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以及掌握核心技術的應用服務提供商,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推動完善新能源研發創新服務體系、測試評價體系,加強檢測檢驗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快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促進制造端與新能源應用服務相融合,推動產品、場景、模式創新,拓展服務領域。
(四)強化集群發展。
1.加強布局引導。結合我省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優化鋰電產業布局,引導各地差異化發展,推動鋰電產業向基礎好、配套齊、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地區集聚。強化新能源企業與新能源汽車、儲能應用、關鍵材料等企業協同,推動動力電池企業與新能源汽車企業,鋰電池材料企業與鋰資源、化工等企業,光伏制造企業與新型儲能、原輔材等企業聯合布局。打造一批重點園區,以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加快鋰電、光伏、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實現優質項目集聚成勢、特色產業集群成鏈,構建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產業格局。
2.有序建設產能。引導鋰電產業企業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合理建設產能規模,防止盲目投資、“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低水平重復建設。限制招商惡性競爭,各地不得違規為新能源投資項目提供稅收、資源、土地等優惠條件,防范無序發展、政府債務風險。積極穩妥推進落后產能、無效供給市場退出。
3.數字化融合賦能。深入貫徹實施我省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深化數字技術與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新能源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統籌利用各級專項資金,以生產制造環節為重點,支持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等示范項目建設,推動企業加快提升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構建產業生態。
1.提升關鍵資源供給能力。加大鋰、釩等新能源產業所需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和勘查力度,深度挖掘新能源資源潛力。堅持高水平、高標準開發利用鋰資源,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確保優勢資源可持續合理開發,形成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的礦山布局,有序擴大省內鋰資源供給。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加強海外資源開發布局,引導回收利用“城市礦山”資源,拓寬資源供給和開發利用渠道,提升鋰、鎳、鈷等電池關鍵資源保障供應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性。
2.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推動園區和企業因地制宜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設施,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加強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產品綠色設計、清潔生產,促進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降低回收利用難度,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3.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強鋰資源綜合利用,優化提鋰工藝技術,支持銣、銫等鋰云母伴生資源開發利用。支持采選礦長石粉、尾砂和提鋰尾渣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攻關和應用推廣,積極開展綜合利用產業化試點,擴大長石粉、尾渣在建材、道路工程等領域的應用,拓展消納處理途徑。做強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持續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規范化梯次利用和高值化再生利用。加強規范引導,鼓勵回收企業申報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工信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9號)企業公告。
4.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推動集中式電站建設,鼓勵企業開發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等適用于各種光伏應用場景的多樣化光伏發電產品,拓展“光伏+”內涵,擴大光伏在工業、城建、交通、農業等各領域應用范圍。推動動力和儲能電池在電動船舶、電動飛機、智慧無人礦山等“電動化+智能化”場景應用。加快儲能市場培育開發。推動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車電分離等新模式。
5.優化產業人才供給。推進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支持新能源企業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培養專業人才。優化高校專業設置,提高與企業需求匹配度。加快建設新能源產業學院,大力培育高級技工人才。支持企業與高校和職業院校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有效對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著力留住用好人才。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深入實施新能源產業鏈鏈長制,統籌推進全省新能源產業鏈發展工作。相關設區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細化落實各項任務措施,確保取得實效。
(二)強化協同配合。省直部門和設區市要加強協同,明確目標任務,建立互聯互通、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共同督促、指導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協作意識,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形成群策群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政策支持。針對新能源產業的特點和實際,各相關部門、市縣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精準施策,圍繞重點任務分別細化工作舉措和支持政策,壓實工作責任,加大要素資源保障,構建有利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
(四)優化發展環境。深入貫徹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部署要求,不斷優化服務舉措,改善政務環境,協同解決好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