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現行保稅監管體制來看,保稅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保稅區是指一切具有保稅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狹義的保稅區只是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其中一種模式,亦稱保稅倉庫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
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自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第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始,中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15年1月底,全國共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20個。
2013年,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經營總收入447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實現工業總產值18235.6億元,比上年增長5.5%;實現商品銷售額和物流企業經營收入23812.5億元和5946.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和9.7%。2014年上半年,全國有統計數據的11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總額3122.9億美元,同比下降15.3%。
近年來,海關部署和兩區協會適時提出推動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發展,實現保稅區轉型升級。毫無疑問,正處于政策調整窗口期的我國各類保稅區,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整合,促進拓展,贏得保稅區這盤棋的大活躍。特別是各項政策應適度超前,以真正實現貨物流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管理原則;有了這一步驟后,在合適的時候再考慮將部分具備條件的保稅區逐步升級為自貿區。2014年11月19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關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保稅貨物結轉管理的公告》,12月31日又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貨物分批內銷享受優惠稅率有關事宜的公告》,提出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貨物流轉的新要求。
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保稅區發展分析及投資研究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區的概念、分類等,接著分析了中國保稅區的宏觀環境及政策環境,然后分別闡述了中國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及綜合保稅區的發展狀況及策略。隨后,報告對保稅區外貿進出口、保稅區業務發展進行了具體分析,最后報告詳細探討了保稅區的轉型升級及招商引資戰略途徑,并解析了保稅區招商引資的產業指引。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商務部、財政部、產業研究中心、市場調查中心、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保稅區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研究保稅區發展戰略,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第一章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區概念界定
1.1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區域)基本介紹
1.1.1 基本概念
1.1.2 現行模式
1.1.3 主要特征
1.1.4 經濟作用
1.2 保稅區的定義及發展地位
1.2.1 廣義保稅區
1.2.2 狹義保稅區
1.2.3 保稅區的行業地位
1.2.4 保稅區的發展歷史
第二章 2013-2015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分析
2.1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歷程
2.1.1 發展起步階段
2.1.2 快速發展階段
2.1.3 整合發展階段
2.2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模式變遷解讀
2.2.1 保稅區/跨境工業區
2.2.2 出口加工區
2.2.3 保稅
物流園區
2.2.4 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
2.3 2013-2015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運行現狀
2.3.1 經濟規模
2.3.2 貿易狀況
2.3.3 業務發展
2.3.4 招商引資
2.3.5 經濟效益
2.4 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分析
2.4.1 不同模式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布局狀況
2.4.2 不同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布局狀況
2.4.3 海關特殊監管區布局特征及發展趨向
2.5 中國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5.1 保稅區
2.5.2 出口加工區
2.5.3 出口加工區B區
2.5.4 保稅物流園區
2.5.5 跨境工業區
2.5.6 保稅港區
2.5.7 綜合保稅區
第三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的宏觀環境分析
3.1 經濟環境
3.1.1 世界經濟運行分析
3.1.2 中國經濟運行特征
3.1.3 中國經濟運行分析
3.1.4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3.2
外貿環境
3.2.1 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3.2.2 貿易伙伴更趨多元
3.2.3 貿易區域布局更趨協調
3.2.4 外貿主體結構更趨合理
3.2.5 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3.2.6 對外貿易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3.3 用地環境
3.3.1 國家級
開發區用地情況
3.3.2 土地集約利用總體狀況
3.3.3 分類型土地集約利用狀況
3.3.4 分區域土地集約利用狀況
3.3.5 開發區用地存在的問題
3.3.6 開發區用地的發展建議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的政策環境分析
4.1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基本優惠政策
4.1.1 稅收優惠政策
4.1.2 貿易管制政策
4.1.3 保稅監管政策
4.1.4 外匯政策
4.2 保稅港區與其他海關特殊區域優惠政策比較
4.2.1 保稅區優惠政策概述
4.2.2 出口加工區優惠政策概述
4.2.3 保稅物流園區優惠政策概述
4.2.4 保稅港區優惠政策概述
4.2.5 優惠政策比較分析
4.3 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介紹
4.3.1 保稅加工政策
4.3.2
倉儲貿易政策
4.3.3 海關監管政策
4.3.4 檢驗檢疫政策
4.3.5 外匯管理政策
4.3.6 其他方面政策
4.4 保稅監管區域適合入區項目指引
4.4.1 適合入區企業類型
4.4.2 不適合入區企業類型
4.5 主要政策介紹
4.5.1 《保稅區海關監管辦法》
4.5.2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匯管理辦法》
4.5.3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核查辦法》
4.5.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于轉關貨物監管辦法》
4.5.5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
4.5.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保稅物流園區的管理辦法》
4.5.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
4.5.8 《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第五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5.1 中國保稅區經濟運行現狀
5.1.1 經濟規模
5.1.2 貿易狀況
5.1.3 業務發展
5.1.4 固定資產
投資
5.1.5 招商引資
5.1.6 稅收規模
5.2 中國保稅區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機遇
5.2.1 我國保稅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5.2.2 我國保稅區發展面臨的挑戰
5.2.3 我國保稅區面臨的發展機遇
5.3 保稅倉庫建設運營分析
5.3.1 設立意義及影響
5.3.2 運營模式分析
5.3.3 建設運營建議
5.3.4 建設標準及選擇
5.4 中國保稅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5.4.1 我國保稅區的性質分析
5.4.2 保稅區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5.4.3 保稅區管理體制的改革思路
5.5 中國重點保稅區的比較分析
5.5.1 在運作模式上
5.5.2 在政策扶持上
5.5.3 在規劃建設上
5.5.4 在監管方式上
5.5.5 在機構設置上
5.5.6 優勢缺陷分析
5.6 中國保稅區建設發展經驗借鑒
5.6.1 享有高度自主權
5.6.2 管理機構完善
5.6.3 規劃體系健全
5.6.4 制度體系完備
5.6.5 圍網內外互動發展
5.6.6
產業定位明確
5.6.7 服務體系完善
第六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物流園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6.1 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現狀
6.1.1 園區運營狀況
6.1.2 園區發展助力
6.1.3 園區建設現狀
6.1.4 典型園區介紹
6.2 中國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的SWOT分析
6.2.1 優勢(Strength)分析
6.2.2 劣勢(Weakness)分析
6.2.3 機遇(Opportunity)分析
6.2.4 威脅(Threaten)分析
6.3 推動保稅物流園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6.3.1 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6.3.2 推進保稅物流園區市場化
6.3.3 加快園區業務拓展
6.3.4 促進保稅物流園區信息化
6.3.5 建設節約型保稅物流園區
第七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港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7.1 保稅港區建設發展分析
7.1.1 空間類型
7.1.2 建設情況
7.1.3 戰略目標
7.2 中國保稅港區發展的SWOT分析
7.2.1 優勢(Strength)分析
7.2.2 劣勢(Weakness)分析
7.2.3 機遇(Opportunity)分析
7.2.4 威脅(Threaten)分析
7.2.5 SWOT組合矩陣
7.3 保稅港區的功能介紹
7.3.1 物流功能
7.3.2 貿易加工功能
7.3.3 高端服務功能
7.3.4 功能實現
7.4 保稅港區與其他海關特殊區域功能比較
7.4.1 保稅區主要功能界定
7.4.2 出口加工區主要功能界定
7.4.3 保稅物流園區主要功能界定
7.4.4 保稅港區主要功能界定
7.4.5 功能比較分析
7.5 保稅港區的主要建設工作
7.5.1
港口作業區建設
7.5.2 保稅物流區建設
7.5.3 臨港工業區建設
7.5.4 政策規劃建設
7.5.5 信息化建設
7.6 中國保稅港區功能創新的政策建議
7.6.1 推動區港有效合一
7.6.2 促進出口加工和轉口貿易
7.6.3 創新保稅港區的監管流程
7.6.4 建立健全保稅港區的法律體系
7.7 保稅港區的投資風險及策略
7.7.1 保稅港區的投資環境
7.7.2 保稅港區的投資風險
7.7.3 保稅港區的投資建議
7.7.4 保稅港區的投資趨向
第八章 2013-2015年中國綜合保稅區的發展及策略分析
8.1 綜合保稅區基本情況
8.1.1 業務范圍
8.1.2 設立背景
8.1.3 政策評價
8.1.4 建設現狀
8.2 中國綜合保稅區運作的成功模式
8.2.1 蘇州模式
8.2.2 重慶西永模式
8.2.3 海口模式
8.3 2013-2015年中國綜合保稅區建設動態
8.3.1 濟南綜合保稅區
8.3.2 濰坊綜合保稅區
8.3.3 浙江省舟山港綜合保稅區
8.3.4 合肥綜合保稅區
8.3.5 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
8.3.6 貴陽綜合保稅區
8.3.7 喀什綜合保稅區
8.4 中國綜合保稅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8.4.1 定位認識不足
8.4.2 產業模式認識不足
8.4.3 財政體制不健全
8.4.4 立法缺失問題
8.4.5 申報盲目性問題
8.4.6 監管成本問題
8.4.7 與周邊聯動問題
8.4.8 與國際接軌問題
8.5 國內綜合保稅區運行的成功經驗
8.5.1 注重信息化系統建設
8.5.2 注重區域通關環境建設
8.5.3 注重離岸
金融業務開展
8.5.4 注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8.5.5 注重搭建人才引進平臺
第九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整體外貿進出口狀況
9.1 狹義保稅區
9.1.1 2013年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1.2 2014年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1.3 2015年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2 綜合保稅區
9.2.1 2013年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2.2 2014年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2.3 2015年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3 保稅港區
9.3.1 2013年保稅港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3.2 2014年保稅港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3.3 2015年保稅港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4 保稅物流園區
9.4.1 2013年保稅物流園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4.2 2014年保稅物流園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4.3 2015年保稅物流園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5 出口加工區
9.5.1 2013年出口加工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5.2 2014年出口加工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9.5.3 2015年出口加工區外貿進出口情況
第十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業務發展思路分析
10.1 保稅業務與非保稅業務關系研究
10.1.1 保稅業務與非保稅業務并存的必要性
10.1.2 保稅業務與非保稅業務并存的可行性分析
10.1.3 保稅區業務發展的建議
10.2 綜合保稅區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分析
10.2.1 離岸金融業務的主要特征
10.2.2 離岸金融業務需求及有利條件
10.2.3 離岸金融業務發展的思路建議
10.3 保稅區發展國際
物流業務分析
10.3.1 保稅區國際物流業務的運作模式
10.3.2 保稅區國際物流業務的運作機制
10.3.3 保稅區國際物流業務的發展策略
第十一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轉型升級戰略分析
11.1 中國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分析
11.1.1 我國保稅區與自由貿易區的比較
11.1.2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目標模式選擇
11.1.3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11.1.4 我國保稅區轉型的政策建議
11.2 國際自貿區對中國保稅區轉型的經驗借鑒
11.2.1 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概況
11.2.2 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類型
11.2.3 世界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特征
11.2.4 國外自貿區對保稅區轉型的啟示
11.2.5 創新中國保稅區轉型升級的舉措
11.3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轉型升級動態
11.3.1 上海自貿區激發保稅區加速轉型
11.3.2 大連保稅區轉型升級發展新動向
11.3.3 天津推動東疆保稅港區向自貿區轉型
11.3.4 濟南綜保區積極探尋轉型新路
11.3.5 珠海保稅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11.3.6 海口綜合保稅區轉型發展形勢
11.4 深圳保稅區域轉型升級方案解析
11.4.1 基本情況和面臨形勢
11.4.2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1.4.3 轉型升級的發展策略
11.4.4 轉型升級的主要內容
11.4.5 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
11.4.6 轉型升級的保障措施
11.4.7 轉型升級具體行動方案
第十二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招商引資分析
12.1 國外招商引資的經驗借鑒
12.1.1 美國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借鑒
12.1.2 日本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借鑒
12.1.3 新加坡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借鑒
12.2 中國保稅區招商引資分析
12.2.1 招商引資主要方式
12.2.2 招商引資主要誤區
12.2.3 招商引資思路分析
12.2.4 招商引資流程與策略
12.2.5 產業鏈招商策略與方式
12.3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2.3.1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
12.3.2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
12.3.3 地方政府完善招商引資工作的對策
12.4 招商引資的風險成因及后果
12.4.1 企業不良的投資行為
12.4.2 部分引資企業自身存在不足
12.4.3 市場環境不夠完善
12.4.4 政府招商引資活動存在缺陷
12.4.5 招商引資風險防控不當的后果
12.5 政府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的風險
12.5.1 提供
擔保過多
12.5.2 參與經濟行為
12.5.3 合同權利與義務失衡
12.5.4 投資商的不法要求
12.6 招商引資的風險規避建議
12.6.1 規范項目引進程序
12.6.2 建立項目評估制度
12.6.3 完善投資協議
12.6.4 建立項目跟蹤和責任追究制度
12.7 招商引資項目退出機制的思考
12.7.1 建立項目后評估制度
12.7.2 引入項目用地退出機制
12.7.3 用地回收方式
12.7.4 項目退出機制的成效
第十三章 2013-2015年中國重點保稅區發展經驗借鑒
13.1 天津港保稅區
13.1.1 園區概況
13.1.2 投資環境
13.1.3 經濟發展
13.1.4 招商引資
13.1.5 發展規劃
13.2 寧波保稅區
13.2.1 園區概況
13.2.2 經濟發展
13.2.3 招商引資
13.2.4 發展規劃
13.2.5 戰略措施
13.3 廈門象嶼保稅區
13.3.1 園區概況
13.3.2 投資環境
13.3.3 產業導向
13.3.4 經濟發展
13.3.5 發展戰略
13.4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13.4.1 園區概況
13.4.2 投資環境
13.4.3 園區格局
13.4.4 競爭優勢
13.4.5 產業導向
13.4.6 經濟發展
13.5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13.5.1 園區概況
13.5.2 投資環境
13.5.3 發展定位
13.5.4 運作模式
13.5.5 發展戰略
13.6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13.6.1 園區概況
13.6.2 投資環境
13.6.3 經濟發展
13.6.4 招商引資
13.6.5 項目建設
13.7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13.7.1 園區概況
13.7.2 投資環境
13.7.3 發展定位
13.7.4 經濟發展
13.7.5 招商引資
13.7.6 發展規劃
13.8 海口綜合保稅區
13.8.1 園區概況
13.8.2 投資環境
13.8.3 功能規劃
13.8.4 產業定位
13.8.5 優惠政策
13.8.6 經濟運行
13.8.7 招商引資
13.9 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
13.9.1 園區概況
13.9.2 投資環境
13.9.3 產業導向
13.9.4 開發建設
13.9.5 經濟發展
13.9.6 發展規劃
13.10 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
13.10.1 園區概況
13.10.2 發展歷程
13.10.3 開發建設
13.10.4 經濟發展
13.10.5 發展趨勢
13.11 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
13.11.1 園區概況
13.11.2 投資環境
13.11.3 發展歷程
13.11.4 產業導向
13.11.5 經濟發展
13.11.6 招商引資
13.12 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
13.12.1 園區概況
13.12.2 投資環境
13.12.3 發展定位
13.12.4 經濟發展
13.12.5 招商引資
第十四章 2013-2015年中國保稅區產業指引
14.1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14.1.1 鼓勵類
14.1.2 限制類
14.1.3 淘汰類
14.2 國家其他產業政策指引
14.2.1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14.2.2 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14.2.3 鼓勵進口
技術和產品目錄
14.3 地區產業政策指引
14.3.1 江蘇省不再出臺鼓勵類產業指導目錄
14.3.2 青島發布海洋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14.3.3 天津市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實施細則
14.3.4 山西出臺工業生產力布局和承接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14.3.5 湖南省首發產業園區主導產業指導目錄
14.3.6 深圳最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導向目錄發布
14.3.7 銀川市出臺承接工業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本報告所有內容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調查許可證:國統涉外證字第1454號。
本報告由中商產業研究院出品,報告版權歸中商產業研究院所有。本報告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與統計成果,報告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內部使用。未獲得中商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否則中商產業研究院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聯系本網站,以便獲得全程優質完善服務。
本報告目錄與內容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原創,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拒絕任何方式復制、轉載。
在此,我們誠意向您推薦鑒別咨詢公司實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