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7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第一章 低碳城市相關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全球低碳城市建設分析及經驗借鑒
2.1 全球低碳城市建設背景
2.1.1 全球城市化發展水平
2.1.2 全球經濟形勢分析
2.1.3 全球ESG投資規模
2.1.4 中歐氣候合作進展
2.2 全球低碳城市建設狀況
2.2.1 國際低碳城市發展模式
2.2.2 全球碳排放情況分析
2.2.3 全球碳減排發展格局
2.2.4 全球碳吸納發展水平
2.2.5 全球碳交易市場進展
2.2.6 城市消費減排干預措施
2.2.7 國際低碳城市建設策略
2.2.8 全球低碳城市經驗借鑒
2.3 歐盟
2.3.1 歐盟低碳城市建設政策環境
2.3.2 歐盟低碳城市建設主要方式
2.3.3 歐盟低碳城市建設投入資金
2.3.4 歐盟重點行業市場表現情況
2.3.5 歐盟碳排放量變化情況分析
2.3.6 歐盟碳交易市場發展情形
2.3.7 歐盟低碳城市建設的啟示
2.4 英國
2.4.1 英國低碳城市建設計劃
2.4.2 英國低碳城市建設進展
2.4.3 英國低碳交通發展近況
2.4.4 英國綠色金融發展要點
2.5 日本
2.5.1 日本低碳減排目標更新升級
2.5.2 日本低碳城市建設投入資金
2.5.3 日本低碳城市建設稅收制度
2.5.4 日本低碳城市建設管理制度
2.5.5 日本低碳能源消費實現路徑
2.5.6 日本綠色建筑重點發展方向
2.6 美國
2.6.1 美國碳排放量變化情況分析
2.6.2 美國碳減排相關政策的變動
2.6.3 美國RGGI碳市場交易情況
2.6.4 美國綠色交通建設進展說明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環境分析
3.1 經濟環境
3.1.1 國內宏觀經濟概況
3.1.2 工業經濟運行狀況
3.1.3 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3.1.4 宏觀經濟發展展望
3.2 政策環境
3.2.1 碳減排目標發展階段
3.2.2 碳中和國家政策梳理
3.2.3 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3.2.4 低碳能源安全戰略
3.2.5 新型城鎮化重點任務
3.3 社會環境
3.3.1 城鎮化發展進度
3.3.2 節能環保進展
3.3.3 碳排放情況說明
3.3.4 工業碳減排進展
3.3.5 國土綠化成效
3.4 能源環境
3.4.1 能源供給總量
3.4.2 能源消費總量
3.4.3 能源投資情況
3.4.4 能源效率分析
第四章 2019-2021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分析
4.1 2019-2021年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綜況
4.1.1 低碳城市產業鏈剖析
4.1.2 低碳城市建設政府功能
4.1.3 低碳城市建設歷程分析
4.1.4 低碳城市發展指數排名
4.1.5 低碳城市建設的核心驅動力
4.1.6 低碳城市建設戰略目標
4.2 中國低碳城市競爭情況分析
4.2.1 低碳城市碳達峰潛力比較
4.2.2 低碳城市建設SWOT分析
4.2.3 國際“綠色競爭”情況
4.3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分析
4.3.1 低碳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4.3.2 資源型城市轉型模式
4.3.3 中小城市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4.3.4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影響因素
4.4 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4.4.1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4.4.2 國家設定的評價指標體系
4.4.3 地方設定的評價指標體系
4.4.4 評價指標的目標值及權重確定
4.4.5 完善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議
4.5 低碳城市三方行為主體分析
4.5.1 三方主體參與低碳城市建設意義
4.5.2 三方主體參與低碳城市建設現狀
4.5.3 不同行為主體之間的博弈分析
4.5.4 三方主體參與低碳城市建設問題
4.5.5 三方主體參與低碳城市建設對策
4.6 新基建對低碳城市發展的影響
4.6.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與概況
4.6.2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減排效應
4.6.3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耗效應
4.6.4 新基建對行業碳達峰影響
4.6.5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措施
4.7 低碳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
4.7.1 缺乏系統的戰略規劃
4.7.2 傳統交通發展模式低效
4.7.3 高能耗高排放情況嚴重
4.7.4 缺乏廣泛的公眾基礎
4.8 低碳城市發展的對策建議
4.8.1 制定城市低碳建設規劃
4.8.2 轉變公眾出行方式
4.8.3 增加民眾低碳意識
4.8.4 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調整
第五章 2019-2021年中國綠色交通行業發展狀況及投資前景分析
5.1 綠色交通行業發展綜述
5.1.1 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狀況
5.1.2 綠色交通產業發展重點
5.1.3 綠色交通發展指數分析
5.1.4 綠色交通面臨的挑戰
5.1.5 綠色交通企業減排措施
5.1.6 綠色交通行業實現路徑
5.1.7 綠色交通行業發展趨勢
5.1.8 綠色交通產業發展方向
5.2 2019-2021年部分城市綠色交通發展動態
5.2.1 北京
5.2.2 上海
5.2.3 深圳
5.2.4 江蘇
5.2.5 新疆
5.3 2019-2021年綠色出行市場運行分析
5.3.1 綠色出行效益評估
5.3.2 共享出行市場表現
5.3.3 綠色出行發展策略
5.3.4 綠色出行發展建議
5.4 2019-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析
5.4.1 新能源汽車政策導向
5.4.2 新能源汽車供給分析
5.4.3 新能源汽車需求分析
5.4.4 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
5.4.5 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
5.4.6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
5.4.7 新能源汽車行業趨勢
5.5 綠色交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5.5.1 綠色智能一體發展
5.5.2 綠色科技前沿引領
5.5.3 綠色交通政策保障
5.5.4 標準體系基礎保障
5.5.5 宣教管理有序推進
5.5.6 試點項目推動建設
5.5.7 特大城市爭創一流
第六章 2019-2021年中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狀況及典型案例分析
6.1 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綜述
6.1.1 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歷程
6.1.2 綠色建筑行業主要成就
6.1.3 綠色建筑行業主要特征
6.1.4 綠色建筑市場規模分析
6.1.5 綠色建筑標識市場格局
6.1.6 綠色建筑標識主要申報者
6.1.7 綠色建筑企業指數探討
6.1.8 綠色建筑行業發展趨勢
6.2 綠色施工之裝配式建筑
6.2.1 裝配式建筑政策梳理
6.2.2 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
6.2.3 裝配式建筑市場格局
6.2.4 PC構件生產企業情況
6.2.5 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
6.3 綠色建材之防水材料
6.3.1 防水材料行業標準
6.3.2 防水材料供給情況
6.3.3 防水材料消費情況
6.3.4 防水材料行業集中度
6.3.5 防水材料產品缺陷
6.4 綠色建材之石膏板
6.4.1 石膏板的供給情況
6.4.2 石膏板的消費情況
6.4.3 石膏板的企業格局
6.4.4 石膏板的發展前景
6.5 綠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6.5.1 中建科工大廈項目
6.5.2 卓越后海金融中心項目
6.5.3 崗廈皇庭大廈項目
6.5.4 萬科濱海置地大廈項目
6.5.5 深圳安托山花園項目
第七章 2019-2021年中國綠色制造行業發展狀況及典型案例分析
7.1 綠色制造行業發展綜述
7.1.1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7.1.2 綠色制造主要成果
7.1.3 綠色制造發展建議
7.1.4 綠色制造發展規劃
7.1.5 綠色制造發展趨勢
7.2 綠色工廠建造分析
7.2.1 綠色工廠政策概述
7.2.2 綠色工廠評價標準
7.2.3 綠色工廠創建規模
7.2.4 綠色工廠區域分布
7.2.5 綠色工廠企業分析
7.2.6 綠色工廠建設建議
7.3 綠色供應鏈發展情況
7.3.1 綠色供應鏈實踐特點
7.3.2 綠色供應鏈試點案例
7.3.3 綠色供應鏈企業案例
7.3.4 綠色供應鏈發展建議
7.3.5 綠色供應鏈發展趨勢
7.4 綠色設計產品分析
7.4.1 綠色設計產品政策匯總
7.4.2 綠色設計平臺技術要求
7.4.3 綠色設計典型產品開發
7.4.4 綠色設計試點企業建設
7.4.5 綠色設計工作發展思路
7.5 綠色園區建設情況分析
7.5.1 綠色園區產業布局
7.5.2 綠色園區主要特色
7.5.3 綠色園區發展規模
7.5.4 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7.5.5 綠色園區發展模式
7.6 綠色制造典型案例分析
7.6.1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6.2 蘇州尚美國際化妝品有限公司
7.6.3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
7.6.4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7.6.5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
7.6.6 貴州貴陽國家高新區
第八章 2019-2021年中國綠色能源行業發展狀況及典型案例分析
8.1 綠色能源發展概況
8.1.1 綠色能源構成
8.1.2 棄風棄光情況
8.1.3 風光上網電價
8.1.4 電力結構分析
8.1.5 能源變革轉型思路
8.1.6 新能源發展目標
8.2 光伏能源行業分析
8.2.1 光伏裝機容量情況
8.2.2 光伏CCER交易進展
8.2.3 光伏產業鏈之多晶硅
8.2.4 光伏產業鏈之硅片
8.2.5 光伏產業鏈之電池片
8.2.6 光伏產業鏈之組件
8.2.7 光伏行業發展前景
8.2.8 光伏行業發展方向
8.3 風電能源行業分析
8.3.1 風電行業產業鏈情形
8.3.2 風電裝機容量情況
8.3.3 風電行業企業布局
8.3.4 風電行業壁壘分析
8.3.5 風電行業發展方向
8.4 氫能行業分析
8.4.1 氫氣生產結構現狀
8.4.2 氫能企業布局狀況
8.4.3 電解制氫發展方向
8.4.4 綠氫成本變化方向
8.4.5 氫能平價應用途徑
8.5 低碳能源典型項目案例分析
8.5.1 肇慶小鵬光伏發電項目
8.5.2 澳洲132MW光伏電站項目
8.5.3 大慶大崗風電場項目(48MW)
8.5.4 Stockyard Hill風電場項目
8.5.5 年產五萬噸氫能源項目
第九章 2019-2021年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狀況及試點動態分析
9.1 碳交易市場基本概況
9.1.1 碳市場發展歷程
9.1.2 碳交易市場分類
9.1.3 碳市場基本框架
9.1.4 碳市場參與主體
9.1.5 碳市場交易方式
9.1.6 碳市場排放核算
9.1.7 國內外碳交易體系對比
9.2 全國碳交易試點市場運行狀況
9.2.1 碳交易政策匯總
9.2.2 碳市場成交規模
9.2.3 碳市場交易價格
9.2.4 碳市場區域分布
9.2.5 碳市場活躍程度
9.2.6 碳市場發展建議
9.3 全國碳交易市場八大試點城市發展進展
9.3.1 北京碳市場建設情況
9.3.2 上海碳市場建設情況
9.3.3 廣東碳市場建設情況
9.3.4 深圳碳交易試點建設
9.3.5 天津碳交易試點建設
9.3.6 湖北碳交易試點建設
9.3.7 重慶碳交易試點建設
9.3.8 福建碳交易試點建設
9.4 全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前景
9.4.1 全國碳市場投資機會
9.4.2 全國碳市場發展展望
9.4.3 全國碳市場發展預測
第十章 2019-2021年中國林業碳匯市場交易狀況及試點動態分析
10.1 林業碳匯發展綜述
10.1.1 林業碳匯政策規劃
10.1.2 林業碳匯項目進展
10.1.3 林業碳匯交易情況
10.1.4 林業碳匯減排情況
10.1.5 林業碳匯收入測算
10.1.6 林業碳匯潛在價值
10.2 林業碳匯試點建設
10.2.1 廣東碳普惠抵消信用機制
10.2.2 北京林業碳匯抵消機制
10.2.3 福建林業碳匯抵消機制
10.2.4 四川林業碳匯造林項目
10.3 林業碳匯重點企業分析
10.3.1 岳陽林紙
10.3.2 福建金森
10.3.3 平潭發展
10.3.4 東珠生態
第十一章 2019-2021年中國低碳消費模式發展狀況分析
11.1 低碳消費發展綜述
11.1.1 低碳消費相關概念
11.1.2 低碳消費的必要性
11.1.3 低碳消費基本原則
11.1.4 低碳消費政策梳理
11.1.5 我國消費格局分析
11.2 低碳消費領域分析
11.2.1 飲食領域減排潛力
11.2.2 服裝領域減排潛力
11.2.3 居住領域減排潛力
11.2.4 交通領域減排潛力
11.3 政府主導低碳消費項目介紹
11.3.1 廣東碳惠普項目
11.3.2 我的南京項目
11.3.3 碳惠天府項目
11.3.4 綠色出行碳惠普項目
11.3.5 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項目
11.4 企業推動低碳消費項目介紹
11.4.1 舊衣零拋棄品牌行動計劃
11.4.2 滴滴出行
11.4.3 京東清流計劃
11.4.4 美團青山計劃
11.4.5 飛螞蟻資源回收
11.4.6 奧北環保“袋子模式”
11.5 低碳消費制約因素
11.5.1 政策制度方面的不足
11.5.2 市場機制方面的制約
11.5.3 企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11.5.4 消費者方面的制約
11.6 低碳消費發展建議
11.6.1 低碳消費整體目標建設
11.6.2 低碳消費政府建議
11.6.3 低碳消費企業建議
11.6.4 低碳消費公益組織建議
第十二章 2019-2021年低碳城市建設其他相關領域發展狀況分析
12.1 垃圾填埋
12.1.1 垃圾填埋法律法規
12.1.2 垃圾填埋處理規模
12.1.3 垃圾填埋發展路徑
12.1.4 垃圾填埋氣發電產能
12.1.5 填埋氣發電碳交易情況
12.2 垃圾焚燒
12.2.1 垃圾焚燒政策規劃
12.2.2 垃圾焚燒處理規模
12.2.3 垃圾焚燒發電產能
12.2.4 垃圾焚燒發電減碳能力
12.2.5 垃圾焚燒企業情況
12.3 城市規劃
12.3.1 低碳城市規劃的必要性
12.3.2 低碳城市城市規劃策略
12.3.3 低碳城市規劃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2019-2021年中國低碳城市區域建設分析
13.1 區域低碳城市建設政策環境
13.1.1 區域碳中和時間規劃
13.1.2 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13.1.3 能源替代政策梳理
13.1.4 技術升級政策表述
13.1.5 生態碳匯政策說明
13.2 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設
13.2.1 北京市低碳制度進展
13.2.2 北京市低碳建設情況
13.2.3 北京市碳減排進度
13.2.4 北京市低碳建設目標
13.3 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設
13.3.1 上海市生態環境情況
13.3.2 上海市低碳建設成果
13.3.3 區域低碳城市建設進展
13.3.4 上海市城市發展規劃
13.4 廣州市低碳城市建設
13.4.1 廣州市生態環境情況
13.4.2 廣州市低碳建設進展
13.4.3 廣州市財政鼓勵措施
13.4.4 廣州市低碳建設目標
13.5 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設
13.5.1 成都市建設法律基礎
13.5.2 成都市低碳建設重點
13.5.3 成都市低碳建設路徑
13.5.4 成都市低碳建設規劃
13.6 合肥市低碳城市建設
13.6.1 合肥市低碳建設進展
13.6.2 合肥市綠色建筑建設情況
13.6.3 合肥市低碳建設建議
13.6.4 合肥市低碳建設規劃
13.7 青島市低碳城市建設
13.7.1 青島市環境治理情況
13.7.2 青島市低碳建設進展
13.7.3 青島市低碳建設建議
13.7.4 青島市低碳建設規劃
13.8 眉州市低碳城市建設
13.8.1 眉州市城市建設進展
13.8.2 眉州市交通管制情況
13.8.3 眉州市建設存在的問題
13.8.4 眉州市城市建設規劃
13.9 其他省市低碳城市建設
13.9.1 江蘇省
13.9.2 六安市
13.9.3 濟寧市
13.9.4 濟南市
13.9.5 貴陽市
第十四章 2019-2021年低碳城市建設應用技術研發狀況分析
14.1 碳捕捉技術
14.1.1 碳捕捉技術概述
14.1.2 碳捕捉技術流程
14.1.3 碳捕捉技術進展
14.1.4 碳捕捉項目規模
14.1.5 碳捕捉項目模式
14.1.6 碳捕捉技術前景
14.2 潔凈煤技術
14.2.1 潔凈煤技術定義
14.2.2 潔凈煤技術分類
14.2.3 潔凈煤技術進展
14.2.4 煤氣化技術分析
14.2.5 高選潔凈煤技術
14.2.6 其他潔凈煤技術
14.2.7 潔凈煤技術減排潛力
14.3 光伏發電技術
14.3.1 光伏發電技術的進展
14.3.2 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
14.3.3 光伏發電的其他技術
14.3.4 光伏發電技術創新情況
14.3.5 光伏發電技術的趨勢
14.4 生物質發電技術
14.4.1 生物質發電技術介紹
14.4.2 生物質發電技術進展
14.4.3 生物質發電市場規模
14.4.4 生物質發電區域分布
14.4.5 生物質發電項目格局
14.4.6 生物質發電技術的問題
14.4.7 生物質發電技術的建議
14.5 其他清潔能源技術
14.5.1 風力發電技術
14.5.2 地熱能技術
14.5.3 海洋能相關技術
第十五章 中國低碳城市行業投資分析及建議
15.1 低碳城市項目綜合效益分析
15.1.1 經濟效益
15.1.2 社會效益
15.1.3 環境效益
15.2 低碳城市領域投融資動態分析
15.2.1 低碳城市建設資金來源
15.2.2 低碳城市建設投資領域
15.2.3 綠色信貸動態分析
15.2.4 綠色債券動態分析
15.2.5 其他綠色金融工具動態
15.2.6 典型企業投資案例分析
15.3 低碳城市項目投融資模式分析
15.3.1 商業模式分析
15.3.2 項目PPP模式
15.3.3 融資模式創新
15.3.4 投融資模式建議
15.4 低碳城市投資價值評估及建議
15.4.1 投資價值綜合評估
15.4.2 市場發展動力評估
15.4.3 行業進入壁壘評估
15.4.4 行業進入時機分析
15.4.5 行業投資風險提示
15.4.6 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5.4.7 投資建議與競爭策略
第十六章 低碳城市發展趨勢分析及前景預測
16.1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展望
16.1.1 低碳城市發展機遇
16.1.2 低碳城市發展關鍵
16.1.3 低碳城市建設方向
16.1.4 低碳城市群發展方向
16.1.5 低碳城市發展路徑
16.2 中國低碳智慧城市融合趨勢
16.2.1 探索低碳智慧城市規劃
16.2.2 智慧與低碳建筑協同建設
16.2.3 物聯網完善綠色交通體系
16.2.4 優化低碳智慧社區服務
圖表目錄
圖表 2011-2020年全球部分國家城鎮化走勢圖
圖表 2015-2020年全球ESG ETF資金流入量
圖表 倫敦、紐約、東京不同層面的低碳策略比較
圖表 倫敦應對氣候變化建設低碳城市的在建筑領域的主要手段
圖表 2013-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變化趨勢
圖表 1990-2020年全球已實現碳達峰國家數量變化
圖表 1990-2030年全球碳達峰國家碳排放量占當時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變化
圖表 全球主要碳排放國家中已實現碳達峰國家時間表
圖表 全球各國碳中和目標計劃表
圖表 2020年全球碳排放來源構成
圖表 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按地區構成
圖表 1990-2020年全球森林面積年度凈變化
圖表 1990-2020年全球各地區森林面積年度凈變化
圖表 1990-2021年全球碳交易市場發展歷程
圖表 2017-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
圖表 不同消費類別的干預措施和目標
圖表 到2050年六種消費類別的累積溫室氣體排放
圖表 食物及相關目標的消費干預
圖表 建筑和基礎設施及相關目標的消費干預
圖表 私人交通及相關目標的消費干預
圖表 航空及相關目標的消費干預
圖表 服裝和紡織品及相關目標的消費干預
圖表 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及相關目標的干預措施
圖表 歐盟各領域減排措施
圖表 2015-2020年歐盟發電結構變動
圖表 1990-2020年歐盟鋼產量及歐洲鋼鐵價格指數變化
圖表 1984-2020年歐盟27國原油產量變化
圖表 1990-2020年歐盟丙烯及丁二烯產量與價格變化
圖表 1992-2020年歐元區19國水泥、石灰和石膏產量指數和價格指數
圖表 2013-2020年歐盟新能源車銷量變化及與中、美對比
圖表 2013-2020年歐盟新能源車滲透率變化及與中、美對比
圖表 2008-2019年英國能源性能A級住宅占比
圖表 1965-2020年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占全球比例變化
圖表 2021年英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變化
圖表 2019-2021年英國新能源汽車注冊情況
圖表 1965-2019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占全球比例
圖表 1990-2019年日本各部門碳排放量變化
圖表 2030年日本減排目標變化示意圖
圖表 日本碳中和發展規劃
圖表 1977-2019年日本能源研發支出預算變化
圖表 日本碳中和投資促進稅制的實際意義
圖表 日本低碳城市建設法規及標準
圖表 2019-2040年日本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變化
圖表 2010-2040年日本海上風電裝機LOCE成本變化
圖表 2013-2019年日本光伏土地使用費變化
圖表 2013-2020年美國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球排放量的比重變化趨勢
圖表 1990-2019年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趨勢
圖表 美國重要碳減排相關政策及變動
圖表 美國《清潔能源計劃》具體實施情況
圖表 2020-2021年美國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碳市場價格
圖表 2020-2021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格局及新車型占比變化
圖表 2020-2021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格局及特斯拉市占率變化
圖表 2020-2021年美國多款原有熱銷車型月均銷量變化
圖表 2016-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 2016-2021年中國GDP環比增長速度
圖表 2020-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 2020-2021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
圖表 中國碳減排目標發展歷程
圖表 中國各部位碳中和相關政策
圖表 中國各部委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圖表 中國各部委能源相關行業政策
圖表 中國各部委促進高能耗產業轉型升級的相關政策
圖表 中國各部委推廣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
圖表 中國發改委生態碳匯相關政策
圖表 中國生態環境部碳排放交易政策
圖表 中國各部委綠色金融相關政策
?本報告所有內容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調查許可證:國統涉外證字第1454號。
本報告由中商產業研究院出品,報告版權歸中商產業研究院所有。本報告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與統計成果,報告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內部使用。未獲得中商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否則中商產業研究院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聯系本網站,以便獲得全程優質完善服務。
本報告目錄與內容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原創,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拒絕任何方式復制、轉載。
在此,我們誠意向您推薦鑒別咨詢公司實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