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一種跨技術、跨產業領域的新型汽車體系,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汽車Vehicle與(人 passenger、車 Vehicle、路road、云端Internet等)(即V2P、V2V、V2R、V2I,統稱V2X)智能信息交互共享,具備復雜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和執行等功能,可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智能網聯小巴采用了車路協同方式運行,“在車內右上角的白色鯊魚鰭狀物品是車路協同的車載OBU設備,它可以提前300米就感知交通路口的交通狀況,如紅綠燈燈色狀態,倒計時等,輔助車輛更安全的行駛。
《智能網聯汽車系列專題之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相關行業協會、產業鏈重點企業及業內專家訪談等信息資料,從產業鏈全景、產業生態視角全面梳理各環節產業體系,同時根據行業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軌跡對細分行業前景、方向趨勢、市場容量、發展空間做出審慎而高瞻性研判,為企業/投資者尋找新的市場機會,針對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依據。
第一章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發展概述
1.1 定義、概念
1.1.1 車聯網的概念
1.1.2 互聯網汽車概念
1.1.3 智能汽車的概念
1.1.4 無人駕駛汽車概念
1.1.5 智能網聯汽車概念
1.1.6 小巴
1.1.7 智能網聯小巴
1.2 智能汽車體系架構
1.2.1 智能汽車技術鏈
1.2.3 智能汽車功能結構
1.3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周期性
1.3.1 行業的周期性
1.3.2 行業的季節性
1.4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5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1.5.1 行業生命周期理論基礎
1.5.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生命周期
第二章 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探索與實踐
2.1 傳統汽車行業商業模式面臨調整
2.2 積極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
2.2.1 新興應用場景
2.2.2 商業模式更新
2.2.3 典型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探索
2.3 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落地優勢明顯
2.3.1 制度優越
2.3.2 市場廣闊
2.3.3 資本成熟
2.3.4 需求強烈
2.3.5 技術核心
2.4 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實踐推廣展望
第三章 基于車路協同的智能網聯小巴運營評價指標體系
3.1 智能網聯小巴運營期評價指標
3.1.1 安全性指標(S)
(1)百公里風險暴露量S1(s/km)
(2)緊急制動最大加速度S2(m/s2)
(3)百萬車公里事故率S3(/km)
(4)百公里安全員接管頻次S4(/km)
(5)設施設備平均失效率S5(%)
3.1.2 舒適性指標(C)
(1)百公里緊急制動頻次C1(/km)
(2)行駛速度標準差C2(km/h)
(3)車廂平均擁擠度C3(%)
(4)乘客主觀舒適性評分C4
3.1.3 效率性指標(P)
(1)平均到站偏差時間P1(s)
(2)高峰時段平均行駛車速P2(km/h)
(3)平均綠燈不停車通過率P3(%)
(4)平均叫車等待時間P4(s)
(5)平均充電時長P5(s)與日均充電頻次P6
3.1.4 環保性指標(E)
(1)整車百公里用電量E1(kW·h)
(2)電池平均溫度E2(℃)
(3)小汽車出行轉化率E3(%)
3.2 智能網聯小巴評價指標權重
3.3 小結
第四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政策環境
4.1 政策體系
4.1.1 監管體系
4.1.2 政策匯總
4.1.4 行業標準
4.1.4 政策計劃
4.2 政策成果
4.2.1 國家層面
4.2.2 地方層面
4.3 細分領域政策分析
4.3.1 汽車行業政策
4.3.2 人工智能行業政策
4.3.3 大數據行業政策
4.3.4 云計算行業政策
4.3.5 智能交通行業政策
4.3.6 智慧城市行業政策
4.3.7 網絡信息安全政策
4.4 政策解讀
4.4.1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解讀
4.4.2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解讀
4.4.4 《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解讀
4.4.4 《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解讀
4.5 政策影響
4.5.1 政策引導下行業的發展方向
4.5.2 創新發展戰略政策影響分析
4.5.3 新形勢下政策體系問題
第五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現狀調研
5.1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歷程
5.2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
5.2.1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市場發展的驅動因素
5.2.2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
5.2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市場現狀
5.1.1 產銷量
(1)2019-2023年中國小巴產量及增速
(2)2019-2023年中國小巴銷量及增速
5.1.2 智能網聯小巴產銷量
(1)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產量及增速
(2)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銷量及增速
5.2.3 市場規模
(1)2019-2023年中國小巴行業市場規模
(2)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市場規模
5.3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5.4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滲透率
5.5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主要玩家調查
5.6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調查
5.6.1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模型
5.6.2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生態圖譜
5.6.3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主要增值環節
第六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調查——上游端
6.1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上游主要環節
6.1.1 芯片
(1)計算芯片
(2)通信芯片
(3)功率半導體
(4)電源管理芯片
(6)存儲芯片
6.1.2 車載軟件
(1)高精地圖
(2)高精定位
(3)中間件
(4)操作系統
(6)信息安全
6.1.3 通信設備
(1)T-BOX
(2)OBU
(3)車載通信模組
(4)車載網關
6.1.4 傳感設備
(1)環境感知設備
(2)車身感知設備
6.2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上游市場現狀調研
6.2.1 芯片市場現狀
6.2.1 車載軟件市場現狀
6.2.3 通信設備市場現狀
6.2.4 傳感設備市場現狀
6.3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上游主要玩家調查
6.3.1 芯片主要玩家
6.3.2 車載軟件主要玩家
6.3.3 通信設備主要玩家
6.3.4 傳感設備主要玩家
6.4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上游對行業的影響
第七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調查——中游端
7.1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中游主要環節
7.1.1 執行系統集成
(1)線控底盤
(2)電子電氣架構
7.1.2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1)硬件層
(2)應用層
7.1.3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1)智能駕駛軟件基礎平臺
(2)智能駕駛域控制器
(3)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7.2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中游市場現狀調研
7.2.1 執行系統集成市場現狀
7.2.1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市場現狀
7.2.3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市場現狀
7.3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中游主要玩家調查
7.3.1 執行系統集成主要玩家
7.3.2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主要玩家
7.3.3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主要玩家
7.4 智能網聯小巴產業鏈中游對行業的影響
第八章 海口面向城郊公交純電動小巴動力系統匹配及經濟性調研
8.5.1 城郊小巴情況及海口地區調研分析
(1)城郊公交小巴情況
(2)海口城郊公交小巴調研
(3) 海口地區太陽能輻射及溫度情況
8.5.2 城郊公交純電動小巴的參數與附件
(1)城郊公交純電動小巴車整車參數
(2)城郊公交純電動小巴車太陽能輔助儲能系統設計
8.5.3 動力系統和能源系統設定匹配
(1) 客車動力性能指標
(2) 動力系統匹配
(3) 太陽能輔助發電量及動力電池參數修正
(4) 經濟性分析
8.5.4 性能仿真及改進
8.5.5 結論
第八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發展動態
8.1 2018年:無人駕駛校園小巴在上海交大試運行
8.2 2019年:廈門公交:探索個性化服務的微循環網約小巴模式
8.2.1 探索破解城市公交“癥結”新途徑
8.2.2 “廈門約巴”,市民出行的新時尚
8.2.3 “廈門約巴”,5G智能網聯微循環公交
(1)模式熱點
(2)技術特色
(3)核心作用
8.2.4 “廈門約巴”,與乘客心靈的連通
8.3 2021年:宇通6米微循環小巴全國首發
8.3.1 五大優勢織密“微循環”,6米微循環小巴全國首發
8.3.2 多維布局、硬核品質,明星陣容助力“美好未來出行”
8.3.3 擁抱變革,驅動未來,助力美好交通新時代
8.4 2022年:無人小巴啟動常態化測試,自動駕駛加快商業落地
8.5 2023年智能網聯小巴發展動態
8.5.1 智能網聯小巴亮相太湖人才峰會助力開展接駁服務
8.5.2 重慶智能公交、無人售賣車 首批7款智能網聯汽車在科學城“開跑”
第九章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運營狀況
9.1 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經濟規模
9.1.1 行業銷售規模
9.1.2 行業利潤規模
9.1.3 行業資產規模
9.2 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盈利能力指標
9.2.1 行業銷售毛利率、凈利率
9.2.2 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
9.2.3 行業凈資產收益率
9.3 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營運能力指標
9.3.1 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
9.3.2 行業總資產周轉率
9.4 2019-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償債能力指標
9.4.1 行業資產負債率
9.4.2 行業利息保障倍數
第十章 他山之石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標桿企業案例分析——中通客車
10.1 中通客車基本概況
10.1.1 企業基本簡介
10.1.2 企業主要業務
10.1.3 企業發展歷程
10.2 中通客車實力
10.2.1 人才體系
10.2.2 中通大學
10.2.3 科研實力
10.2.4 品質保證
10.2.5 精益管理
10.3 中通客車營銷服務體系
10.3.1 服務理念
10.3.2 購車流程
10.3.3 正品配件
10.3.4 服務網絡
10.3.5 動力電池回收
10.4 中通客車產品分析
10.5 中通客車財務狀況
10.5.1 2019-2023年主要產品產銷量
10.5.2 2019-2023年中國重汽經營情況
10.6 中通客車核心競爭力
10.6.1 研發團隊
10.6.2 研發投入
10.6.3 研發成果
10.6.4 技術資源整合
10.6.5 產業鏈協同配套
10.6.6 產業鏈協同
10.7 中通客車發展戰略及經驗借鑒
10.7.1 未來發展戰略
10.7.3 企業成長路徑與經驗借鑒
第十一章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預測
11.1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趨勢
11.1.1 行業發展趨勢
11.1.2 技術發展趨勢
11.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11.2.1 2024-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市場供給預測
11.2.2 2024-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市場需求預測
11.2.3 2024-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小巴市場規模預測
11.3 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特性
11.3.1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進入壁壘
(1)技術壁壘
(2)經驗壁壘
(3)人才壁壘
11.3.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1)技術風險
(2)競爭風險
(3)經營風險
11.4 智能網聯小巴投資價值與投資機會
11.4.1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價值
11.4.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機會
第十二章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研究總結與發展建議
12.1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研究總結
12.1.1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特點
12.1.2 智能網聯小巴國產替代趨勢
12.1.3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挑戰
12.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提升競爭力途徑
12.3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建議
12.3.1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發展策略
12.3.2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方向
12.3.3 智能網聯小巴行業投資方式
【附】中國智能網聯小巴行業重點企業推薦
13.1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13.1.1 企業發展概況
13.1.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1.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1.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1.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2 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業發展概況
13.2.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2.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2.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2.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3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業發展概況
13.3.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3.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3.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3.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4 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業發展概況
13.4.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4.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4.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4.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5 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業發展概況
13.5.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5.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5.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5.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6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一汽紅旗)
13.6.1 企業發展概況
13.6.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6.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6.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6.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7 百度Apollo
13.7.1 企業發展概況
13.7.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7.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7.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7.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13.8 商湯絕影
13.8.1 企業發展概況
13.8.2 智能網聯小巴業務布局
13.8.3 企業主要產品概覽
13.8.4 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13.8.5 企業發展策略分析
?本報告所有內容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調查許可證:國統涉外證字第1454號。
本報告由中商產業研究院出品,報告版權歸中商產業研究院所有。本報告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與統計成果,報告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內部使用。未獲得中商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否則中商產業研究院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聯系本網站,以便獲得全程優質完善服務。
本報告目錄與內容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原創,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拒絕任何方式復制、轉載。
在此,我們誠意向您推薦鑒別咨詢公司實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