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1-06 10:59
分享:

——有限的农业土地资源先天条件不足。在新一轮划定的3.2万亩基本农田管理范围线中,地块仍然较为分散,难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尤其是新开发补充的1.7万亩耕地,地力条件和灌溉保障能力亟待提升,仍然需要不断加大土壤改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土地规划上看,基本农田管理线内存在多种功能用途的重叠。例如,基本农田管理范围大部分区域位于高压走廊下,并和林业红线和生态控制线相互重叠,超过1286亩基本农田划入了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在基本农田的生产过程中要兼顾林业、人居环境、水务、电力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要求,给农业生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都市现代农业要求充分发挥“服务、生态、优质、科技、富民、传承”六大功能。与北上广等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比较,深圳市农业功能相对较为单一,相当一部分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服务、生态、优质、传承”等方面尚没有充分挖掘潜力,总体上与深圳市创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格局不相匹配。

(三)挑战和机遇

——民族种业振兴挑战和机遇存。一方面,国际种业竞争态势激烈。全球种业已经形成发达国家一统天下、跨国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世界排名前20家跨国种业公司拥有世界90%的育种技术和75%的种子贸易。在国内市场,民族种业发展空间也受到国外跨国种业集团挤压,国内种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国家把农作物种业定位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予以重点支持。2012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现代种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要依靠自己保口粮”。在国家发展现代种业的大背景下,深圳瞄准现代农业生物育种这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利用政策、科技、市场、信息、人才等优势,借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种业的基础和条件,多种机制汇集生物育种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国内外一流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已形成良好的基础。深圳种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发挥着农业总部经济与市场带动的示范效应,深圳种业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但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和国际种业寡头全面竞争。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深圳市担负着保障深港两地近3000万人口“菜篮子”供应的任务,但是供应深圳市的主要农产品90%以上都来自外地。由于源头在外地且非常分散,农产品种养殖等生产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随着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深圳城市功能定位不断升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农产品数量需求不断扩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凸显。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消费层次持续提升、食物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农产品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和优质化,深圳市需相应增加农产品供应数量和品类,特别是增加肉类和远洋渔业产品等高端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