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1-11 16:33
分享:

3.区域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实施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进一步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域。

重点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绵阳科技城获批比照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序列;德阳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端成长性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国家级攀西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启动,推进了钒钛、稀土、石墨等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川南高新区创新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川东北创新驱动新兴增长区、川西北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区建设顺利推进。

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5个国家高新区,全省拥有国家和省级高新区1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56个、农业科技园102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78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

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我省聚焦体制机制的关键问题和环节,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建成各类孵化器565家,孵化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7000家以上,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700余场,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万家以上。聚集风投机构300家,风险投资规模近1000亿元。

科技体制专项改革系统推进。组织实施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军民融合发展等3个专项改革,7家试点单位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超过720人,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72家,离岗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项。

5.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发展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实施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初步建立了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转移、分析测试、区域服务、工程化、孵化及金融服务等7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实施专项15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500项,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以上;全省登记技术交易合同5.8万项、实现交易额880亿元,是“十一五”交易额的3.8倍。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实施《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遴选培育战略新兴产品702个,集成资源,分层次培育,重点突破,实现产值4500亿元,引领和支撑了我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我省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2015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9%,比“十一五”末提高7.0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构建提升了生猪、水稻、肉鸡等20个四川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研发、示范高效安全生产配套技术400余项,有力支撑了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种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居国内前列,水稻、玉米、小麦等部分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育成农畜新品种400余个,居全国省区第一,品种质量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加快,农畜新品种累计推广分别达到2.1亿亩以上和3000万头(只)以上,年均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

科技服务民生取得新成效。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6个,建成国家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大平台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艾滋病防治科技惠民试点示范、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培育了川贝母、川芎等中药材大品种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抗癌药物“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获得英国药监局上市批件,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注射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融合蛋白国际通用名的国产药物。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