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要求。
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围绕全球共同挑战,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优秀科技人才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和机遇期。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众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首、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省科技工作面临新要求。目前,我省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六个基本特征”,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持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推动产业升级的需求看,我省目前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逐步走向精细化、高端化,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需求看,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着力寻找未来发展新动能。要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依靠创新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集中精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培育创新产品,以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重点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发展新空间,使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
从推动科技经济结合看,目前我省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大力提高,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不平衡,军工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环境还须完善,创新人才动力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科技与经济结合仍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我省“两个跨越”的核心和关键,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全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