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粮食物流装备新突破。
充分重视信息化与粮食物流装备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品牌装备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发节能高效粮食物流装备,促进装备大型化、标准化、系列化、精细化发展;严把行业准入条件,鼓励跨行业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进入粮食行业,带动粮食物流装备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粮食物流装备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实施“降本提效行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粮食物流节点选用占地少、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快速中转新仓型,采用标准化、高效低耗新装备,提高粮食中转效率,减少粮食中转和运输损失。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推广采用绿色、先进适用的储粮技术。加强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衔接技术及标准化内河散粮运输船只的研发与应用。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
(六)完善粮食物流标准体系
推进“标准化建设行动”,完善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加强粮食物流标准基础研究,优先制修订粮食行业急需物流标准。引导企业提高粮食物流标准化意识,逐步把支持和参与标准化工作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大粮食物流标准宣贯力度,全面开展解读、培训、试点示范和标准验证工作;鼓励物流企业实现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标准化运作;加强对粮食物流标准强制性条款的落实和监督。
(七)大力促进物流与信息化融合
发挥信息化对物流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粮食物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粮食物流活动电子化、信息化,实现粮食物流活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全覆盖。推动不同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间公共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粮食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及组织化程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企业,重塑业务和管理流程,实现粮食物流各环节的无缝化衔接。
实施物流信息平台工程,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支持大型粮食企业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与国家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有效衔接;采集粮食物流相关信息,建立粮食物流数据库,实现与上下游企业共享;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传感技术,实时监控物流全过程,保证粮食数量真实和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