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广州市“十三五”先进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
——产业规模显著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以上,到2020年达到2.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到2020年末,重点打造七大产值超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超5000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超4000亿元,都市消费工业达3000亿元,新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能源及环保装备等三大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0%,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48%。创建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从2015年的24.6%提高到2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34.3万元/人提升到50万元/人,年均增长7.8%;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8%。
——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到2020年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应用不断扩大,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末,主营业务年收入超3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0家,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4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6000家,涌现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引领重点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培育150家省级高成长中小企业。引进支持50个高端创业领军团队、50个高端创新领军团队、100名创新领军人才。
二、构建先进制造业新体系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能源与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四梁八柱”的制造业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