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2015年价)左右,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
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到2020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左右,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0%左右。
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海洋产业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海洋研发经费支出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2.8%,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突破65%。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国家“水十条”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方案要求,大陆自然岸线基本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全省管辖海域面积11%。
海洋综合管理日趋完善。涉海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更趋优化,海域、海岛、海岸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执法监管保障海洋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平安海洋、和谐海洋。
表3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 指 标 | 2020年目标 | 年均增速 | 属性 |
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万亿元) | 1左右 | 9左右 | 预期性 |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10左右 | - | 预期性 | |
科技创新 | 海洋研发经费支出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 | ≥2.8 | - | 预期性 |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 >65 | - | 预期性 | |
环境保护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 | ≥35 | - | 约束性 |
海洋保护区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比例(%) | 11 | - | 约束性 |
三、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集约开发、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发展基础、区位特征与资源禀赋,提升“一带”、培育“两轴”、做强“三核”,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聚度高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引导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
(一)提升“一带”,打造“L”型海洋经济发展带。
提升沿海海洋经济核心带。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港产城联动优势,加快提升海洋渔业,推进高效设施渔业和浅海开发,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商务等海洋服务业。优化陆海、江海资源配置,引导资本、人才、技术向沿海地区流动。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沿海综合交通通道为枢纽、临海城镇为节点的新兴城镇化地区,集聚各类海洋要素,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建成一批临海特色小镇。强化主体功能分区基底作用,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推进沿海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海域自然条件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区内重要海域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