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势展望
从全球范围来看,体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通过更多的产业投资、更广泛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互联网+体育”加速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的固有模式和价值链条,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上海作为我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文化,为吸引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和组织机构落户,打造东西合璧、多元融合的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全国来看,《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身休闲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将成为民众追求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体育市场需求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本市来看,《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的战略目标,为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服务业将成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要素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先行先试,也将为体育产业开放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深化体育改革的精神,牢固树立“大体育”理念,按照本市“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既定目标,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引领,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以体育科技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扩大体育供给、激活体育消费、完善体育设施及布局,推动体育成为市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为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做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市场主导。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扶持培育新型体育业态,进一步释放各类体育资源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坚持融合发展、战略对接。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深化战略对接,加强体育产业与“四个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和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部署对接。
3.坚持重点突破、项目引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发展。聚焦重大项目和载体建设,落实一批重大赛事活动与场馆项目,培育一批体育产业园区、基地等特色集聚区。
4.坚持着眼当前、对标全球。立足本市体育产业现状,把握未来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本市体育产业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形成本市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标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借鉴成功经验,提升产业规模和实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赛事引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具体目标是:
——产业规模。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左右。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显著增强,在本市生产总值中比重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