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10 18:06
分享:

培育上海特色的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加强职业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宣传、训练,支持足球、篮球等职业及半职业俱乐部的建设,提升上海职业体育赛事的整体实力。以足球为突破口,率先完善足球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中超、中甲、中乙及市、区职业、半职业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建立“上超”“上甲”“上乙”准职业联赛机制,探索上海市城市足球联赛、各区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联赛等有序衔接的竞赛体系;引进国际高水平足球邀请赛、对抗赛,着力打造上海足球赛事品牌。

运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提升赛事体验。把握新消费和新技术的动向,立足现场观赏、电视媒体、智能设备等虚拟现实多层次平台,全面提升体育赛事的观赏性。积极开展赛事的在线传播与推广、在线票务等,提升赛事运营的效率。吸取上海马拉松等示范赛事的经验,推动赛展结合,加强赛事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上海独特的赛事文化。

(2)健身休闲

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健身休闲的社交性、趣味性和娱乐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身休闲服务领域,加强健身休闲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0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争取达到45%左右。健身休闲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加快集聚,市民参与健身休闲的意识和素养普遍增强。

发展重点:发展体现城市特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路跑、游泳、自行车、徒步、健身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鼓励发展极限运动、花色足球、电子竞技、棋牌、地板球、波沙球、彩弹游戏、3对3篮球、飞盘、跑酷等新兴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发展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户外休闲项目。

弘扬代表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推广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体育项目;依托黄浦江及苏州河的区域特色,传承龙舟文化,发展龙舟运动;积极发展风筝、珍珠球、舞龙、舞狮等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项目。

扩大健身休闲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健身设施,全面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和满意度。加快中小型、社区型健身场馆建设,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休闲设施,推动各区构建“15分钟体育生活圈”,形成多样化的健身休闲圈层体系。

扶持各类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实施健身服务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支持引导健身俱乐部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健身休闲”市场,鼓励各类健身休闲企业、俱乐部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休闲消费,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健身休闲服务。

(3)场馆服务

发展思路:统筹场馆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丰富经营服务内容。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着力增加场馆设施的有效供给,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力争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发展重点:完善场馆服务体系。鼓励场馆进一步健全完善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体系,增强体育场馆的智能化、信息化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发展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

创新场馆运营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场馆运营,积极探索发展PPP运营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利用老厂房、商业、文化等载体设施,兴办各类经营性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

加强场馆资源开发。进一步处理好体育场馆公益性与市场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关系,充分挖掘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鼓励体育场馆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