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1.推进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建设。
在节能汽车、电子信息、机器人、新材料产业等优势行业领域,支持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的项目,发展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重大工程需求迫切的“四基”产品技术,力争部分标志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提升工业基础领域创新能力。
针对“四基”技术工艺、工程化、产业化瓶颈,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协同攻关,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逐步向后补助方式过渡,引导各类资源聚集。
3.推动整机与“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紧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发展目录、工业强基专项、国家科技专项和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跟踪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整机、系统和基础企业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推动整机和系统采用自主产品和技术。推进工业基础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整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性能。
(十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1.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对接国家高端装备技术改造专项等战略性重大项目,制定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引导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优势企业设备更新和“机器换人”,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用显著的优质技改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重大技改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用电、用水、用气等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减排核查,严格环保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兼并或收购,完善高标准的准入管理和行业标准,严格环评、土地、安全生产等项目落地审批规范要求。盘活存量用地,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腾出空间,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根据传统产业发展特点,从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转型发展路径,实施分类指导。推动食品饮料、家居家电、灯光音响、电子产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提高产品层次,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加快纺织、服装、鞋帽、制革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技术工艺水平。
4.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以兼并重组、战略投资、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的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总部经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帮扶一批高成长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格局。
5.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全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指引,着力打造黄埔(广州开发区)、增城、花都、番禺、白云、从化以及南沙自贸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以广州开发区、南沙自贸试验区、增城开发区3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中心,以4个省级开发区为支点,多个市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基地错位发展的“3+4+N”的园区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