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2017年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行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1.加强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以核与辐射、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持久性污染物等相关行业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基础数据库。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监管。选择典型区域、工业园区、流域开展试点,进行废水综合毒性评估、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以此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开展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识别和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对造成环境健康风险的企业和污染物实施清单管理。市、县级政府每年对重点风险源开展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督促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对规范管理问题突出的市、县,通报全省;整改不及时到位的,采取涉危废项目从严审批、区域限批,约谈等措施。
2.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核安全等预警工作。科学设置河流、湖库监测预警点位,落实分级定期监测、剧毒物质超标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加强重点流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水体放射性监测和预警。逐步建立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对园区和周边常规、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预警。市、县级政府要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超标排放和异常报警机制,严格执行超标即应急和快速溯源法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设区城市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各市要及时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和污染物来源解析,科学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每年更新应急减排措施项目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有效性,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强化对预案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监管督察,对应对不及时、措施不力的,视情况予以约谈、通报、挂牌督办。
3.建立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应急协调机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以及政府和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制度建设。加强各级环境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能力,建立由应急队伍、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装备、应急预案、应急演习、应急专家、污染事故后评估、警示教育等要素构成的环境安全体系。
五、促进科学发展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要务,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扩大生态空间,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形成与我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