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18 11:27
分享:

(五)极地科学技术研究

目标:

针对极区环境变化,研究海冰-海洋-大气-岩石圈的耦合变化机理,揭示极区变化的主要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深入研究极区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重点研究对我国气候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机理;探索和了解极区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航道资源,评估这些资源的潜力和商业价值;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为极地科学研究、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及装备支撑,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的极地科研水平和技术保障条件。

主要任务:

1.极区环境观测与国家权益保障——开展极区冰雪观测、冰盖运动与物质平衡、极区环境过程观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极区生物的生命特征、生态系统及其演替,极区海洋沉积物结构及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等研究。

2.极区变化对全球及我国气候的影响——开展极区环流、海-冰-气耦合变化及其气候效应、南极深冰芯记录与气候长期变化、北极冰冻圈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极区空间天气与大气过程的相互作用、极区变化对我国气候与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影响等研究。

3.极区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技术——开展极区地质构造及潜在矿产资源探测、前寒武纪形成与演化、极区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极区生物资源探查及利用、北极航道环境适航性探查与安全保障等技术研究。

4.极区装备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开展适应极区环境的监测检测、探测作业、资源勘探开发、船舶等装备的基础及共性技术研发。

(六)开展海洋国际科技合作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形式,不断实施双边及多边参与的区域间海洋科学研究计划,着力解决沿线国家间的跨区域海洋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已经构建起来的海洋合作中心及观测平台的作用,加快构建与东盟、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泰国、印尼等海洋科技合作平台,不断形成沿线区域的海洋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加强与沿线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往,联合开展海洋多尺度过程、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巨灾、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海洋观测,开展我国自主新型海洋观测技术与装备的适用性研究并进行推广,研制区域性的国际海洋观测技术、试验技术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群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岛保护与管理、海岸带侵蚀整治与修复、海啸早期预警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分享在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沿海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与海岸带灾害预报与应急处置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同时,组织参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实施更多以我为主的钻探航次,推动我国成为第三个平台提供者。

(七)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1.重点建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布局

集中建设一批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加强极地科考、大洋钻探、深海资源探测等专业特种调查船的建设,形成全球关注海域的综合调查能力。大力推进野外观测台站、海上综合实验平台和大型试验场建设。在我国管辖海域建设海底观测系统和深海空间站等离岸科学观测平台。

优化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的学科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深海、极地等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围绕“透明海洋”等重点任务积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建设,初步建成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网络。构建信息服务创新平台,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创新平台建设,为海洋科技创新研究、工程装备研发、产品检验试验和国防建设提供服务。大力推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

2.加强分类指导,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青岛、天津、大连、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扩大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按照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区域布局,推动制定区域性科技兴海行动计划,促进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立“以人为本”的海洋创新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流动制度。注重培养多层次、跨行业、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加大涉海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开放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大力培育发展全社会的新型海洋价值观,营造全民海洋强国意识氛围。营造有利于激发海洋科技创新活力的文化氛围,注重海洋文化制度建设,在海洋科技领域形成并确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道德风范和价值准则。加大对海洋科技博物馆、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等传播载体的投入力度。注重对青少年的创新培养教育。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