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综合枢纽建设
1.优化集装箱场站布局。
按照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要求,遵循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各类
既有设施,鼓励规划建设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结合综合交通网络发展,通过调整既有铁路场站的规模及功能、移地建设、铁路引入既有公路枢纽、物流园区、港口等方式,强化集装箱运输功能,深化铁路集装箱场站布局研究,优化场站选址方案。结合境内外产业、贸易布局,推进境内中欧班列枢纽建设,视需求适时建设境外分拨集散中心。
2.强化枢纽衔接配套。围绕铁路集装箱场站,加快公路配套建设,依托公路运输灵活便捷性,形成以一、二级铁路集装箱场站为中心的配送网络,实现“门到门”运输,解决“前后一公里”衔接不畅问题。加快实施铁路引入大型公路货运站、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工程,提升设施设备衔接配套水平,有效减少货物装卸、转运、倒载次数,提高枢纽一体化水平。
3.加快疏港铁路建设。统筹港口与铁路规划对接,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及扩能,实现铁路与港口高效衔接,推进港站一体化,提高铁路集疏运比重,形成干支布局合理、衔接有效的铁水联运体系,加快港区铁路装卸场站建设。加快推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建成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加快铁路与内河其他主要港口的连接线建设(详见专栏3)。
4.推进内陆港建设。依托铁路既有、在建、规划场站,与港口、航运等相关企业合作建设铁路内陆港,因地制宜增加内陆集装箱还箱场站,增强进出口货物和铁水联运货物集散能力,打造完整的国际联运和铁水联运系统。建立内陆港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制定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标准及监管制度,促进一体化通关,提高通关效率。
(三)扩大服务有效供给
1.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衔接
——打造国际联运链条。
依托国际铁路运输通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国际物流平台,推进中欧、中亚班列发展。加快融入国际联运体系,建立与国际海运、境外铁路合作机制,利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平台,推进通关便利化,强化全程运行监控,压缩全程运行时间,打造全程化国际联运链条。
——加强铁水联运衔接。整合港区铁路、港口、航运等资源,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实现“海箱上路、铁箱下水”,提高铁路集疏运比例。优化港区短驳作业流程,提高班列作业效率,减少集装箱在港停留时间。依托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深入开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扩大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范围和内容,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成果。
——优化公铁联运模式。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零担干线运输企业等合作,强化货源组织和集散功能,推进开行公铁联运班列,提高干线运输组织效率和辐射范围,引导大宗物资、商品汽车等中长距离公路运输有序向铁路转移。
2.创新铁路服务方式
——完善集装箱供需体系。进一步提高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优化集装箱箱型结构,适应客户多元化需求。统筹铁路箱和自备箱资源,研究建立跨边境跨区域跨方式箱使循环系统,推动集装箱共享共用,降低集装箱调空比例,提高使用效率。
——加强运输时效性管理。以班列产品为重点,加大市场营销,开发多频次多样化班列产品,不断强化班列的品牌效应。加强运输全程调度指挥和跨局联动,提升班列运行调度等级,在港口、口岸等货源充足地区采用班列“客车化”运行方案。
——拓展延伸增值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链条,强化仓储、装卸、配送、包装等增值业务,满足空箱堆存、掏装箱、上门装卸等服务需要,提供电子商务、保险保价理赔、通关报关等服务。开展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冷链、商品汽车、液体化工和食品、粮食、水泥等专业物流服务。
(四)加快技术装备升级
1.更新升级铁路传统设施设备。提高铁路在运载单元、装备设施等方面标准化程度,大力发展20、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推进冷藏、罐式、干散货等特种箱运用,以与国际标准相配套的经济环保型接取送达车辆及装卸机械为主要机型,加快淘汰陈旧落后、超期服役、技术不良等设施设备。研发应用适应市场需求的内陆集装箱,推广托盘、集装袋等单元化装载运输方式。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实现箱车装备均衡发展。
2.加快研发多式联运设施设备。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和互联网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领域集成应用等专项科技攻关。加快铁路驮背运输专用平车、公铁两用挂车、公铁滚装运输装备以及其他多式联运快速换装转运专用设备的研发应用。规范公路货运车型,积极开展适应各种箱型的公路货运车型、自动化装卸箱等的研发工作。
(五)推动信息开放共享
1.构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RFID、EDI、铁路TMIS等技术应用,研究制定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交换标准,强化集装箱电子数据报文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快集装箱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程货物追踪信息系统建设,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信息与船舶运输和港口作业信息共享,建立铁水联运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铁路、公路、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和工商企业等不同业务系统之间衔接,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信息交换、开放、共享。
2.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借助各类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面向客户的多样化信息服务产品,实现需求提报、到达交付、信息查询、通关查验、转账结算、保价理赔等“一站式”线上服务。面向多样化、强时效、小批量、多频次等新需求,研发电子运单、铁路运单提单化等服务新模式,提供全程综合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以铁海联运为重点,探索建立“一站托运、一票到底”的“一单制”服务模式,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能力,争取在重点货源和关键领域上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