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的技术性反思
从一开始,比亚迪就不是一家纯粹的汽车企业。在储能、电池、光伏及手机配套厂家中,它是汽车做得最好的;在整车企业当中,它更像一家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当中,它也许是更加庞杂的体系存在。
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虽是技术研究出身,却在多年创业历程中展现了过人的商业嗅觉,一次次洞悉市场先机,一步步将企业做大。但是,他的视野似乎有些过于开阔,显得不够专注。
1995年,王传福从“大哥大”里嗅到了镍镉电池的商机,于是辞去比格电池总经理的职务,向其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年,李书福特意买了一辆奔驰,在他的摩托车厂选了一个小车间,学着丰田喜一郎的做法,把整部车的零部件拆下来又装上去,反复练习。
2003年,已是“电池大王”的王传福动起了“干汽车”的心思,通过收购秦川汽车,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这一年,李书福创办的吉利汽车(14.06,-0.34,-2.36%)已进入全国汽车“3+6”行列,并转型为现代股份制企业,首批轿车出口海外。
2009年,王传福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手里拿着电池、手机零部件和汽车三张牌。这一年,李书福向沃尔沃“求爱”成功,吉利汽车发展步入新阶段。
2017年,比亚迪汽车的“瘸腿”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显露无遗。而李书福成为了中国汽车首富,吉利汽车已成功挤入国内车企销量前十。
王传福曾说过,“比亚迪有三大梦想,太阳能、电池储能和电动汽车。”如今,还要再加上一个“云轨”。
他的梦想似乎有点多,但目前汽车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比亚迪年报显示,2016年,其汽车及相关产品、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等三大业务板块,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5.10%、37.78%、7.10%。作为贡献度最高的业务板块,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
去年,王传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比亚迪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都是全球领先”,理由是“没有领先的技术,你就做不到全球(销量)第一。奔驰找比亚迪合作,也是看中了比亚迪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
如今看来,这两条理由都有些难以立足。
首先,补贴退坡后,比亚迪“全球第一”的销量已难以保证。
第二,奔驰与比亚迪合资的腾势汽车,2016全年销量为2287辆,今年一季度仅售出323辆,仍需合资双方“输血”维持。
第三,日前,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戴姆勒奔驰与北汽集团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前者拟战略投资北汽新能源。而国轩高科最近公告显示,北汽新能源拟向合肥国轩采购5万套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组,合同总金额达18.7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最近在电池方面似乎会有“大动作”。
今年4月以来,业界盛传比亚迪将分拆动力电池业务,届时其所生产的车用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电池或将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不久前,比亚迪董秘办向媒体表示,此事仍在探讨阶段,没有正式确定。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重心已转向三元锂电,比亚迪原先主要走磷酸铁锂路线,现在需要在三元锂电上重新建立领先优势,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电池业务的发展,分拆则有利于其电池业务做大做强。
总而言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震荡,主要是因为产品不够成熟,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较高。从根本上讲,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待政策补贴完全退出后,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动力电池制造商将全面参与中国市场的争夺。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未来,中国多年培育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空心化”危机。
近年来,比亚迪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基础,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此时此刻,当奋发有为,争取早日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
最后,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刻的技术变革期,除了电动化之外,智能化、轻量化、互联化都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家汽车企业,比亚迪需要在各个方面继续提升整车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