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十八大以来,江苏将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不同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实现形式,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到2015年,全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综合得分84.6分,以目标任务90分计算,已完成目标任务的94.0%,比2012年的74.9%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6.4个百分点。同时,全省继续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村经济社会继续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扎实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十八大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部署,江苏省扎实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动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股田经营”模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两权”抵押融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等成果逐步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到2016年底,江苏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全省100%的应确权行政村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80%以上完成颁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省已流转耕地32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流转定价机制,促进规模经营稳定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实现全省设区市全覆盖;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整合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增加到6家,基金规模5.9亿元,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正式登记注册。
(二)大力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农村现实需求。省以上财政每年投入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逐年增加。2012年补贴12.7亿元,在全省举办村级公益项目7000多个,包括道路、桥梁、小型水利设施、环境整治、文体和卫生设施等项目;2013年省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2.7亿元并带动各方面投入11.9亿元,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8342个,在14个县(市、区)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支持建设38个示范村。2014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1.3亿元,带动各方面加大投入,建设奖补项目7500多个;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增加到13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2016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省以上财政投入13.35亿元,带动县市财政投入、筹资筹劳和社会投入近10亿元,建设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近8000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最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实事项目”之一,也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全面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
江苏自2011年6月实行《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这是全国出台的第一部省级地方性法规,列全国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榜首。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坚持政府主导,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建立了以政府补助为主、参合人合理负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动态增长机制,新农合筹资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新农合参合率已经稳定在99%以上,比2012年的95%提高4个百分点;人均实际筹资水平也从2012年的320元提高到2016年的588元,增加238元,增长了74.4%,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人均451元,比2012年的232元增长94.4%。2016年新农合门诊、住院政策补偿比分别达到50%和76%以上,22类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保持在70%以上。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参合人群,实际补偿比例在新农合基本补偿后再提高10个百分点,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四)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江苏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养老并轨制度,2012年,全省13个省辖市先后推出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办法,并实现了城乡居民参保、发放全覆盖。2014年初,率先实行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着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待遇增长机制,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全省连续多年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居保全覆盖成果不断巩固,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认可度非常高的一项民生实事。到2016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1289.5万人,参保率达99.9%,待遇领取人数1045.8万人,领取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