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7月9日上午,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不过作为“同股不同权”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认购阶段,小米就出现遇冷的尴尬。小米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跌破发行价,盘中跌幅一度达到5.88%,随后在买盘的推动下股价逐步回升。截至收盘小米股价报16.7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4%。对此,雷军7月8日发出公开信称,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成功。他认为“短期的股价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长期的价值才是。”
估值是小米在IPO阶段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小米奇特的商业模式导致市场对其估值分歧巨大,从最初的上千亿美元到后来的几百亿美元不等。
小米的商业模式
小米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归纳为“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其收入也主要来自这几个业务板块。
以2017年为例: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
小米集团业绩分析
根据小米CDR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344.12亿元;小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负22.48亿元、2.33亿元、39.45亿元和10.38亿元;值得注意得到是CDR招股书在披露“境内外信息披露差异”章节中,介绍了小米在报告期间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负3.03亿元、18.95亿元、53.62亿元和16.99亿元,盈利状况良好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