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是国事,养孩子却是家事。
2018年,全面二孩政策第3年,但中国的人口状况,一点都不乐观。
目前,我国距人口负增长,只剩10来年的时间。大国空巢的人口“断崖式”下降,就在不远的将来。
注: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的14.5亿人。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年修订本》认为,中国人口负增长将出现在2027年,峰值为13.96亿人。
与此同时,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即将迎来适婚年龄的00后(2000-2010年生),男有7952万,女有6688万。男比女多出1264万。
性别比例失衡加剧,会进一步影响结婚率和生育率。
我国人口正面临着双重困境——数量上的“断崖”下降,和性别上的失衡加剧。
在严峻的人口现状下,二孩政策的效果如何?能否缓解国家人口问题?人们在二胎的性别上,又是如何选择的?
中国哪个省最敢生“二孩”?
二孩政策推行后,各省的生育情况,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在一些省份,政策推行如闸口放开,出生率激增。而在另一些省份,却反响平平,甚至还有地区出现出生率下降。
图为二孩政策推行后,各省出生率涨幅
总体来看,北方出生率涨幅,高于南方地区。
山东以39.76%的出生率涨幅,拔得全国头筹。而山东17.54‰的出生率、174万的新生人口,同时也在全国排名第一。
2015年出生率全国最低的天津,自政策实施后,出生率暴涨,从5.84‰跃至7.65‰。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出生率也都有不低的上浮。但上浮后的数据,同“扶不起”的东三省一样,还是在全国排名垫底。
在南方地区,除湖北、浙江、广东出生率明显上升外,数据基本同往年持平。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2/3的地区出生率涨幅低于10%。不过仅有青海、湖南两地,出现出生率负增长。
图为2017年新生儿数量
2017年,二孩政策开放第二年,共出生1723万名新生儿。
新生儿多集中在中部地区、东南沿海。仅山东、河南、广东3地,新生儿数量就占据了全国的27%。
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沿。这些省份的生育观念,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有些省份,是“越富越不想生”的典例。
譬如江苏,地域富庶,但新生儿比重一直低。2017年江苏只出生了86万人。2018年上半年更少,共出生38.3万人,同比降幅高达11%。
而另一些省份,崇尚“多子多福”的观念。
譬如广东,它是开放二胎后,生育率涨幅最高的几省之一。一跃从2015年的11.12‰,增长到2017年的13.68‰。
二胎政策下的“重男轻女”与“重女轻男”
二胎政策,不仅剑指人口年龄结构,也要调节人口性别结构。
目前,中国男女比例不均衡。
从下图2003年到2016年0-4岁儿童的性别比中可看出,男孩比重居高不下。
峰值在2007年,123.59:100。
谷值在2016年,115: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总的人口性别比,自2010年后,一直维持在105:100的比重上下。
这一比例到2016年,二胎政策施行1年多后,下降至104.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数据细分至各省,又有端倪。
有一些省份,男女性别比例异常。背后很可能有地域“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人为选择。
2016年,全面二孩施行后的第一年。大环境下,男女性别比应当趋于下降。
但以广西、重庆为首的14个地区,性别比不降反升。
有观点认为,这是人为选择性别的结果。不少家庭都因“想要个儿子”才生育了二孩。
二孩政策推行后,各省新生儿性别比变化
据2016年数据,我国有6个地区,男性性别比异常高。它们是:天津、广东、海南、浙江、江西、广西。
其中,男女比例最不均衡的,是天津市,人口性别比高达114.39。
而有4个地区,男性性别比异常低。它们是:四川、江苏、辽宁、陕西。
其中四川省仅有99.73。意味着在这些地区,女性数量异常的多。
注:统计学经验得知,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此地区平均年龄越大,人口性别比就越小。在低性别比的4省中,辽宁、江苏、四川3省,都是重度人口老龄化省份。
对于10年内有5年的性别比都低于102,甚至一度突破100大关的四川省来说,“重女轻男”的性别观念,可能需要被纳入考量。
不过,纵观整体数据,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2/3的地区人口性别比都在102-107的正常范围内。
性别比上升(男性异常多),且超过正常范畴的,是海南、浙江、江西、广西4个地区。
而对比2015年,性别数据异常高的6地,有5个都呈现了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在2015年,性别异常低(女性异常多)的4个地区,有3地上升趋近正常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此,从目前数据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性别比整体向好。但二孩政策的影响具体有多大,还需更长时间周期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