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下共享农庄应运而生 共享农庄四大发展模式分析(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2-11 11:25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近些年来,共享经济异常火爆,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共享经济模式越来越多,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乡村土地被闲置,当共享模式引入乡村,既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契机,也不失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被纳入了近几年国家规划发展的重心,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性的“共享农庄”应运而生。

共享农庄指的是,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进行农家住宅、农家庄园、创意农业模式等的开发改造,建设度假、养生、娱乐、休闲等一体化的共享农庄,全面盘活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满足城市居民周末游、周边游的需求。

共享农庄四大发展模式

共享农庄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体,不仅能带来人文旅游上的新特点,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以下就是它发展的四种模式: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旅附农型

这种类型的前提条件是农业产值本身特别高。例如,高端有机农业、精品水果等。我们知道自从人类实现工业化后,宏观格局上农业整体产值不如工业,从欧美到中国都实行农业补贴保护政策。但局部微观上,有些农业园的纯农业产值依然较高。

例如欧美引进,近年兴起于中国大城市的CSA农场(社区支持农业),种植质优价高的有机蔬菜,直供城市高端人群。因本身产值不错,所以有的CSA农场在远郊或不具备风景旅游条件的地区拿下低价土地,搞有机农业种植,取得了不逊于休闲农业业态的收益。而条件稍好的CSA农场也能顺带搞点“亲子游”之类旅游业态、作为补充——这就是典型“旅附农”型。

2、农辅旅型

最典型的是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耕地少而分散,但山地植被与空气环境好。这种地方开发乡村旅游,往往农业会成为旅游的辅助产业。这种情况下,死磕纯农业产值是不明智的,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山林生态优势搞旅游,而农业的种植也应配合旅游开展。比如强调“花色”、强调“采摘”,强调不同季节能变换不同品种供游客观赏采摘等。例如:某乡村地区,因油菜花受到游客欢迎,就干脆把其它主流作物都改种油菜——进一步规划出画海的创意造型种植。这纯粹是从旅游价值考虑,而不是比较不同农作物本身产值的结果。

还有一种典型“农为旅种”型,就是城市近郊的乡村。这种区位的土地价格不适合纯种养业,而适合旅游业,所以同样应扬长避短“农为旅种”。或者开发成农家餐饮、度假山庄,少量农业种植只是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吸引游客,或者针对城市休闲市场需求,开发成四季观光采摘园,所有品种均是特意面向游客采摘、观赏而种植。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