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迎政策利好 2022年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或达2428亿元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0-06-19 17:47
分享:

二、重点领域

根据国内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市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和基础,筛选以下细分领域予以重点扶持:

(一)大数据产业。制定出台深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大数据基础支撑产业,做优做深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大数据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发展,努力建成国际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和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数据资源要素新价值,大力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创新各领域大数据应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支持龙岗区建设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支持宝安区建设广东省政务数据治理试点单位,为全省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探索经验。(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二)云计算产业。制定出台深圳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加强供给服务能力,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努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培育腾讯、华为等一批国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推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模式协同发展。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以全市政务云平台、国家超算深圳中心、鹏城云脑、平安超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抓手,完善云计算基础设施。在PaaS(平台即服务)领域,鼓励云计算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扩大云计算平台应用服务面,支持研发云平台基础软件、支撑软件等产品,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操作系统和云数据库等核心产品。在SaaS(软件即服务)领域,鼓励企业提供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满足行业和企业信息化需求。(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三)区块链产业。制定出台深圳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攻克区块链关键技术,加强共识机制、数据存储、网络协议、加密算法、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研发,努力在区块链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原始创新上带头突破、重点提升、抢占技术发展制高点。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智慧城市金融、民生、数字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群众获得感。探索将区块链引入政府管理决策、政务服务等社会治理环节,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利用,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四)信息安全产业。加快研发网络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产品,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安全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安全可靠软硬件联合系统及通用技术创新应用平台;防火墙、威胁管理平台、行为监控等边界安全软件;监测发现、追踪定位等监测管理软件;加强授权、登录控制等访问控制软件;漏洞挖掘、入侵检测等工控安全软件;风险评估、安全测试等评测软件。集中研发基于5G、AI和物联网等泛在网安全产品;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产品等。支持提供网络信息安全咨询、培训、测试、认证、审计、应急、运维全体系的安全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五)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落实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以大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路径,以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为支撑,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智能经济体系为主攻方向,夯实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等核心环节,发展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促进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加快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全面落实深圳市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重提升高端芯片设计业竞争力。依托本市整机应用牵引优势,巩固在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市场地位,拓展5G通信、汽车电子、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市场份额。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布局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的高端通用芯片技术研发。依托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围绕5G通信、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超高清视频等高端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开发能力。鼓励企业面向前沿设计应用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关键IP(知识产权)核,为高端芯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工业互联网产业。制定出台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以打造活跃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为主线,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改造与优化,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关键支撑能力与综合集成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线上线下全面安全体系,努力建成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大力发展深圳优势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立足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业务管理类等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应用,着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软件企业聚集高地。鼓励龙头制造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开发和推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八)金融科技产业。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数据处理技术和提升金融产品研发能力,支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金融产品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突破性的技术方案。积极建设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发展金融大数据,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提升相关机构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助推金融机构完成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开展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风险排查治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健全P2P网贷、小额贷款公司等监管制度。(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九)智慧城市产业。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为重点,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政府引导、多元共建、全球合作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聚焦“优政、兴业、惠民”,打开数字政府新空间、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拓展智慧生活新内涵,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支持运用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加强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研发应用,重点推进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发展,实现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城市管理的一体化、智慧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十)电子商务产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发展新动能,扩大深圳内销与外销规模。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支持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功能。培育垂直细分领域电商平台,带动物流、金融、信息等配套体系建设,助推数字技术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市中小微企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利用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平台吸纳商户入驻,激发领域创新活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十一)数字创意产业。深入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内容创造为核心,发展具备特色优势的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建设和推广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文体设施智慧服务平台等工程项目。支持数字内容原创研发,大力推动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新媒体及软件游戏、数字出版等行业发展,加快建设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打造深港澳创意设计虚拟博物馆,联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时尚品牌“世界橱窗”。(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十二)其他新兴业态。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借助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化消费、教育健康、商贸流通、交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办公、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各行各业迭代升级,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高端领域,培育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优势核心技术突破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加快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在未来网络、高端软件等领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争取国家级创新载体落户深圳。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新型应用技术研发机构,重点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究,推动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高效转化。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建设若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设完善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一批重要产业链,推动形成集“硬件+软件+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前沿技术研发,推进与金融、商贸、政务、民生、制造、物流、能源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组织开展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抢抓未来数字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强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鼓励骨干企业依托产业链加强上下游延伸,打造若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三)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引导各区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前沿创新、应用融合、新兴领域拓展等数字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整合提升各基地、园区、产业集聚区功能,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加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集聚企业、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载体功效。以“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重大项目为引导,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小微园区建设,提升协同整合、集聚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育一批优秀的信创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CAD、CAE、EDA等工业软件,在电子政务、金融、国资国企、电信、互联网、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信创产业发展高地。加快中国鲲鹏源头创新中心和重点行业鲲鹏攻关基地建设,依托鲲鹏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将深圳建设成为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力强的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鲲鹏生态体系总部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生产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质量变革,提升制造业供给水平。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贯通,推动效率变革,提升制造业运行水平。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推动技术变革,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加大服务业创新投入,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引导鼓励平台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开展集成创新,以深度融合实现转型。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地,不断拓展供应链金融、智能仓储电商物流等新模式、新领域。着力释放消费潜力,把握深港商贸旅游消费合作机遇,大力发展新零售、跨境电商、网络支付等。深化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以试行规范细分市场,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

(七)支持数字经济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创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制造、商业、物流、交通、餐饮住宿、内容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宣传平台,发挥平台在资源汇集、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形成创新创业新生态。支持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推动深圳市加快建设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区,持续培育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省级”示范性双创标杆园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八)深化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争取推动深圳更多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专项实施方案,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优化提升前海发展规划,推动前海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深化与香港、澳门在科技、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积极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打造湾区合作新亮点。鼓励龙头企业在国际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整合利用国际研发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承接或谋划一批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峰会、论坛,提升我市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外办、市委湾区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前海管理局)

(九)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5G、NB-IOT、IPV6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率先建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全覆盖5G通信网络。加快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推动新型交换中心的试点进程,推进湾区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布局基于云计算和绿色节能技术的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汇集整合城市运行的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大数据资源,强化城市数据响应、汇集和实时分析能力,打造“城市大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前海管理局、发展改革委)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