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品库存增速减缓
2020月8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100.8%,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该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上升后,本月出现回落,显示随着本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改善,商品库存压力开始缓解。各主要商品中,有色金属库存量有所下降,其余各品种库存增速均出现减缓。
来源:中物联
1、供应下降、需求恢复,钢铁库存增速减缓
2020年8月份,钢铁库存量较上月增加2.1%,增速较上月减缓2.5个百分点,显示随着生产有所收紧以及需求逐步恢复,市场库存增速开始减缓,库存压力有所减缓。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1558万吨,较7月末下降14.89万吨,降幅0.95%,较去年同期增加304.49万吨,增幅24.3%。其中螺纹、线材、热轧、冷轧、中板库存分别为879.13万吨、193.36万吨、267.94万吨、110.83万吨和106.74万吨。本月国内五大钢材品种库存除螺纹钢继续上升外,其他品种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据中钢协统计,8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372.51万吨,比上一旬下降26.66万吨,降幅1.91%。从市场情况来看,梅雨过后,华东及南方地区成交表现略有好转,进入9月份以后,随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供给端压力或将得到缓解,而需求端在旺季效应带动下,也将有所恢复,随着供需两端双向修复,因此9月份钢铁库存有望出现下降。
2、铁矿石库存量也出现积极变化,但后期压力依然较大
2020年8月份,铁矿石库存指数跌至近三个月的最低,当月较上月增加0.6%,增速较上月减缓3.5个百分点,显示随着钢铁产量持续居高不下,当前国内铁矿石库存出现积极变化,整体库存压力出现明显减缓。从市场情况来看,今年春节节后至6月中,45港口铁矿石总库存处于持续降库过程中,降幅高达1940万吨,铁矿石45港口总库存最低1.06亿吨,同比减少1100万吨。6月中至7月底,由于疏港回落、到港上升,铁矿石整体库存增幅较大,45港口库存回升622万吨至1.14亿吨,但盘面对应的中品澳矿累库不明显。8月初,随着唐山限产放开,终端需求逐步回升,疏港量再创新高,虽然短期到港量偏高,港口库存依然止增转跌,尤其是澳洲矿降幅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不过,我们看到在当前供应格局下(周均到港2462万吨/45港,247家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93.97%)铁矿石已经呈现过剩格局。截至8月28日,45个港口库存11311万吨,压港库存约3200万吨,合计库存超过1.4亿吨,较6月底以来增加约2200万吨。我们对钢厂不同产能利用率状态下所需要的铁矿石供应进行了平衡测算,预计26港口进口到港在2200万吨左右即可满足国内95%左右的高炉产能利用率需求,超过该数字则供应呈现过剩,7月以来的到港数据均有过剩。也就是说,即使未来供应维持现状不再增加,同时需求维持95%左右的高产能利用率不下降,也会呈现过剩局面。如果钢厂产能利用率下降,那么铁矿石供应过剩格局会更加显著。另外,今年受疫情、天气、集中到港、铁矿石进口许可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自今年5月底之后,在港船舶数量持续增加,根据钢联统计,截止8月21日,在港船只185条,近三个月在港船舶数量累计增加101条,增幅达到120%。钢联调研了10个压港比较严重的港口,7个港口表示当前自家的压港已经在最高峰或者已过高峰,其中3家甚至表示月底前能恢复到正常情况的;但也有3家港口表示目前没有很好的措施去缓解压港,只能等待外力影响(如集中到港、天气等因素)自然过去。综合来看,铁矿石压港缓解为未来铁矿石供应提供增量。
3、汽车市场库存压力出现明显缓解
2020年8月份,汽车库存指数跌至2019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当月市场库存量较上月增加0.6%,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8.1个百分点,显示汽车市场库存压力出现明显缓解。从市场情况来看,随着供应端出现收缩,加之近期国内经济大环境持续向好,“汽车下乡”政策出台刺激农村市场,持续带动汽车销量,以及新一轮政策加码也给车市带来了增量效果,所以持续数月的汽车市场库存压力在本月出现明显缓解。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InventoryAlertIndex)显示,2020年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8%,较上月下降了9.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状况有所改善。9月车市将进入传统消费旺季,“金九银十”效应将推动车市销量增长,预计车市库存压力将会继续缓解。
从以上情况来看,8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正在逐步好转,特别是需求端好于往年,加之供应端出现收缩,商品库存压力有所减弱,市场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进入9月份,随着传统施工旺季的来临,全国性的需求回升有望得到保障,基本面将会继续好转,加之宏观面持续向好,预计市场信心或将进一步好转,进而带动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再次走强,但也要防止可能冲高回落带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