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我国积极深入实施发展“智能+”战略。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一、智能经济产业生态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经济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从智能经济产业生态链来看,智能经济基于“数据+算力+算法”,以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传感器、芯片等是实现“数据+算力+算法”的设备基础,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则是技术支撑。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经济的网络技术支撑也在不断强化。智能经济网络传输基于5G、NB-IoT、TSN、以太网等。在5G等通信网络下,设备层采集到的数据等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完成描述、诊断、决策、预测等功能。
基于此,经济发展出现新兴形态,从消费端到供给端都更加智能化。其中,从消费端来看,实现智能化生活、数字化娱乐、智慧交通出行、个性化消费等产品及服务不断涌现。从供给端来看,智慧商圈、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慧能源等新业态也不断发展。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智能经济设备支撑
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需要底层基础支撑,即传感器、芯片等设备以采集获取数据。在“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设备发展良好。
(1)AI芯片
AI芯片是重要的关键设备之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芯片可以认识并刻画消费者画像,获知消费者需求,并与消费者实现自然互动,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AI芯片在智能经济中提供算法支撑。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近两年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4亿元,同比增长53.6%;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计量、存储等要求。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2019年,传感器扩大应用范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测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MEMS智能传感器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全时空识别消费者的各类行为状态,让消费者多种潜在的消费习惯和逻辑内涵得以呈现,更好的实现数据采集、推动人机协同。MEMS即微机电系统,是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机械结构、电源能源、信号处理、控制电路、高性能电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等于一体的微米或纳米级器件或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我国MEMS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MEMS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1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RFID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IDTechEX公布的全球数据,2018年我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8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中国RFID产业呈现以北京、上海、广东、香港为代表的快速发展趋势。从市场分布数据为例来看,华南、华北、华东是目前我国RFID市场相对成熟的区域。从我国RFID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市场占比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金融支付是其应用最大的市场,其次是零售和交通管理,RFID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构建了智能经济的重要一环。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智能经济技术支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智能+”发展,为智能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大数据技术
以数据驱动必然需要以及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达到8500亿元。
大数据技术下,可以实现智能经济运行中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获取等,更高效、更智能的进行诊断、决策、预测等功能,助推新兴业态发展。未来,大数据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加深,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为智能经济提供算力支撑。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2019年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34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45亿元,预计未来四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此外,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互相协同促进发展。边缘计算将智能嵌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大脑”的高效分析+“边缘”的快速部署,实现消费者需求、服务的快速响应。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支撑“网络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24%;截止到2015年底,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增至7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十三五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在智能经济中赋能于识别、采集、计算等环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不断深入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超71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基础功能性技术,整体包括相机、镜头、视觉控制器、图像处理、传感器、算法平台等。此外,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应包括图像捕捉模块、图像数字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决策模块、机械控制执行模块以及光源系统等。
受益于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利好等因素,中国机器视觉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首次超过100亿元。随着行业技术提升、产品应用领域更广泛,未来机器视觉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智能经济网络支撑
智能经济下的网络传输基于5G、NB-IoT、TSN、以太网等技术。其中,5G通信技术的加快落地将推动智能经济下新兴业态的发展。
2020年是5G发展的关键年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工信部称,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订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5G发展,基站先行。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所以,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2020年5G迎来大规模建设,5G基站目标不断刷新。通信运营商将正式开启5G大规模集采,带动产业链。从5G基站产业链来看,主要涉及上游规划设计、中游建设/运维以及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在中游环节,涉及产业较多,包括基站设备、小基站、光通信设备、网络工程建设、无线设备、传输设备以及网络优化与运维等。产业链下游端,5G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物联网、智能装备、手机/移动终端等等。
随着5G基站的搭建越来越完善,5G技术的商用也进一步铺开,对于智能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多机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智能经济新兴业态
智能经济发展带来新形态,可以分为消费端及供给端两个方面:从消费端来看,智能经济下,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更加趋向于智能化,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1)智慧零售
无人零售
从消费方式来看,通过智能手机轻松网购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无人零售正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落地应用。无人零售是新的零售业态,无人零售主体集中在开放货架、自动贩卖机、无人便利店三类,目前已在部分商圈投入使用。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无人零售市场(含自动售货机)市场规模接近218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44.4%左右。2017年自动售货机整体市场规模约188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复合增长达到37.1%。未来市场三大无人零售模式将相互融合,运营商将会同时布局“机+架+店”的复合业态,无人零售将成为智能经济下日常的消费方式。
2017-2020中国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移动支付是消费中的智能化另一体现,这种方式已经与消费者的日常融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较2018年底增长1.68亿,占网民整体的85.0%;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占手机网民的85.3%。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在过去的2019年,网络支付覆盖领域日趋广泛,加速向垂直化应用场景渗透。其中网络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一是网络支付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9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7199.98亿笔,处理业务金额249.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20.1%,实现较快增长。二是移动支付有力拉动消费增长。非现金支付工具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不仅重塑了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变革了企业的商业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增长。三是移动支付优化大众家庭消费结构。研究49表明,移动支付可促进我国家庭消费增长16.0%,使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比)降低1.7%,同时带动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实现大幅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食品、衣着、居住等生存性消费。
(2)智慧出行
从出行来看,智能汽车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通过智能化、网联化两大技术路径,智能汽车衍生出两大主要应用方向: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目前,国产自主品牌量产车自动驾驶技术水平接近L2。虽然一些国内的主机厂(OEM)具备研发能力,如北汽、长城,但出于安全和市场需求考虑,目前国产车型配备的L2功能,其供应商基本还是国外大型Tier1,如博世、大陆等。随着国内车企、互联网企业等加快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国内L3级别量产车型有望在2020-2021年推出,L2+级别辅助驾驶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各车企高端的车型已经基本实现L2级别辅助驾驶的配置,未来高级自动驾驶系统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0-2021年将有可量产L3级别车型推出,2025年左右完全自动驾驶L5级别。
车联网技术则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智能汽车是汽车领域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车联网产业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19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0年有望超过2050亿元。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智能家居
从住来看,智能家居为消费者带来了智能化生活体验,涵盖家庭安全监控、智能音响、视频娱乐设备、温控设备、智能照明和大小家电等,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智慧家居随着无线连接技术和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的成熟,智能家居产品消费门槛逐步降低,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高,智能家居行业真正开始快速发展,助推智能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累计出货近1.5亿台,同比增长36.7%,其中第四季度出货4610万台,同比增长45.4%。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
从供给端来看,传统行业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公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不断发展。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一般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5S”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建设、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和可持续生态发展,是将科学技术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智慧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集软件、电子、控制、机械于一体,以智能生产终端为核心,主要由“云”、“网”、“端”三方面构成。其中,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指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工业软件、生产和业务管理系统、智能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帮助企业实现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的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总称。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可以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的应用。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市场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加速细分行业渗透、制造业核心工艺技术加速突破等利好,在2018年整体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整体规模达到1548亿元,到2021年将达2837亿元,并将有效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发展,加速向新一代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经济发展下,零售业正上演着一场以智慧零售为主要内容的变革。2018年全球智能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零售规模将增长至385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12%。
自2017年智慧零售提出以来,国内智慧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尚小,预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五年智慧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增。
从智慧零售领域投融资情况来看,智慧零售行业在2015年深受资本青睐,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分别为9件和63.72亿元。此后智慧零售领域投融资有所降温,2019年智慧零售领域投资事件7起,投融资金额为11.13亿元。
资料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5G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景,也是智能经济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在5G网络下,诊断和治疗将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医疗资源更加平均。健康管理和初步诊断将家居化,医生与患者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分配和对接。5G时代,传统医院将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型,质量提高未来。
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商用、普及,在5G技术下的智慧医疗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医疗水平、医疗技术也可以的到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市场。2019年,我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规模将超880亿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1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慧公路
智慧公路的提出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当代公路“出行拥堵严重、事故率频发、服务品质不足、出行幸福感较低”等主要弊端的利器,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
据统计,2014年智慧公路市场规模仅265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增至488亿元。随着我国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的大力建设,公路总里程的不断增加以及维护、升级改造的不断实施,预计,未来我国高速公路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大。预计2020年中国智慧公路市场规模将达64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可以加大企业内网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标杆工厂等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据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介绍,测算表明,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同时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