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词四:体制改革和区域融合
2020年以来,工业领域的国资民企双向混改不断提速。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的推动下,天津、山东、甘肃密集推出上百个国企混改项目。另外,从区域融合来看,从大区域尺度来看,RCEP为代表的新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正在形成,工业国企在构建国内关键供应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需进一步参与区域竞合,从而打造国际一流企业。从地方尺度来看,企业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在强化区域产业整合的同时,打造核心支撑平台,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此次签署RCEP的共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仅是规模最大、涉及到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而且是全面的、现代的、高质量、互利互惠的协定。 RCEP现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其成员有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更有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成员间经济体制、发展水平、规模体量等差异巨大。RCEP协定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诉求,在货物、服务和投资等市场准入和规则领域都实现了利益的平衡。这15国在货物贸易方面相互减少关税,相互之间的成员的贸易涉及到90%的产品、关税最终都要变为零,服务贸易方面取消壁垒,投资方面减少一些壁垒,对于本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包容性的增长、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整体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好处。
根据IMF数据显示,2019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15个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美元计)合计达到26.29万亿美元。各成员国历年GDP数据如下:
数据来源:IMF、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关键词五:工业绿色转型
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实现工业低碳减排至关重要。近5年来,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将超过487万辆新能源汽车纳入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任务,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均已提前完成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这相当于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6.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19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1130万吨,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的协同作用正在初步显现。初步核算,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2%。其中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1年开始,碳中和战略提速对工业绿色发展实质影响将显著深化。一方面,对现有工业增长模式意味着控制煤炭消费、工厂和能源侧节能减排,钢铁、水泥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列入全国碳排放交易首批试点行业,宝钢等龙头国企亦通过绿色产品、绿色制造、CCUS等举措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清洁能源、节能及碳汇技术应用和规模将进呈现指数级增长。
根据预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在2025年达到20%。“十四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21年约为52亿吨标准煤,到2025年约为58亿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此前,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的宣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尚未与经济社会发展脱钩的现状,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