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环保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治理受益于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市场化转型政策的有力驱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与优质企业进入环境治理服务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但对于新进入者而言,环境治理行业有着较高的行业壁垒。
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
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城乡社区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与处理、园林绿化、公厕建设等方面。2017年,全国的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公共财政支出为2270.45亿元,2020年增长至2646.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2%。预计2022年我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将达2837.92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整理
道路清扫保洁面积
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升直接增加了环境治理服务的市场规模,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26.06亿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了66.49%。
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整理
环境治理行业进入壁垒
1.品牌影响力壁垒
环境治理服务企业一般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取得业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品牌、资质、业绩经验、服务品质等。我国环境治理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项目分布较为分散,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较多,国内竞争较为激烈。地方政府在选择提供服务的企业时难以选取统一标准,在甄别优秀企业上存在一定难度。同时,项目的服务质量关乎着城乡环境、地方公众利益和城市形象等关键方面。因此,在当地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长期项目运营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同,而起步较晚、运营规模较小、知名度低的企业要想进入该领域,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认识和了解,短期内很难被认同。因此,环境治理行业服务商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
2.管理壁垒
环境治理服务企业需根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在项目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众多人员、车辆、中转站、填埋场、医废处置中心、污水处理站等设施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管理团队及其管理经验和水平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在项目管理模式、资源调配、信息系统运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控制成本并保证服务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具备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实现不同项目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从而取得跨区域、多项目运营的能力。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资深的管理人员和良好的培训体系,是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
3.人力资源壁垒
环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包括了选址、设计、工程建设、设备调试、运营管理等多项工作,对服务提供方的人员与资源整合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运营需要大量的属地化人员队伍,对人员的稳定性、适应性要求较高。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及项目的环境情况、位置条件、服务对象与内容、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差别,项目非标准化程度较高,这需要提供服务的人员具有属地化的特征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属地化服务团队,构成了行业的人力资源壁垒。
4.资金壁垒
随着环境治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政府已逐步脱离单一片区、单一内容、单一环节的采购方式,转而采用一体化打包的方式,对环境治理服务进行一体化采购。一体化服务模式对企业的资本要求更高,提供服务的公司需要按照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及设备,对于工程项目则可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此外,出于对投标企业综合实力及服务质量的保障性要求,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也形成了项目的资金壁垒。因此,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进入行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壁垒。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