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通市产业发展规划
南通市坚持以制造强市建设为统揽,以“616”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为目标,实施“生态体系融通强链、核心技术攻关补链、优势产业拓展延链、传统产业赋能升链、新兴产业提质建链、市场主体壮大优链”六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生态体系融通强链
围绕党建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五链融合,结合“232”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在稳定配套、协同创新、产融服务、人才引培等方面,聚焦“市场整合、赋能助链”“服务联合、纾困惠链”“资源融合、凝心益链”三大主题,深入开展“616”现代产业体系“筑峰强链”品牌系列活动,实现职能部门“牵头抓总、靶向发力”、链上企业“对标提能、持续发力”、社会各界“护航利企、协同发力”,营造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616”现代产业发展生态。
2.核心技术攻关补链
坚持企业出题和战略需求出题相结合,支持“616”现代产业体系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实施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项目,形成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在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载体,积极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家。着力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行动,以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业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探索在微纳光学等领域筹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协同创新典型案例。支持建设一批人才攻关联合体,放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江海英才企业等吸引力,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推进“产才融合集聚区”建设,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
3.优势产业拓展延链
鼓励集群重点承载板块、园区优化产业定位,聚焦本地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央企和头部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建设。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大服务投入,大力推广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施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工程,到2025年,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1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80家,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4.传统产业赋能升链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行动,围绕“一行业一平台”,到2025年,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以上,构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现重点产业链智能车间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星级上云覆盖率达到40%。建立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培育库,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以上。
5.新兴产业提质建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封装测试为主攻方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向设计、制造及材料和设备等领域前延后伸;探索通信线缆领域新型工艺,打响国家“电子元器件工业名城”品牌。新材料产业构建“一区一主导”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重点新材料产业体系,如东重点聚焦高端专用化学品、石化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开发区做优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如皋重点发展电子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海安向磁性材料中下游高端产业发展,通州湾全力打造沿海高端绿色新材料基地,力争集聚形成国内一流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聚焦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仪器仪表、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大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稳定性和配套能力。新能源集群加快推动光伏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及核心部件落地,风电领域积极引入更多“链主”企业落户,布局相关研究院所、检测测试等配套服务,持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
6.市场主体壮大优链
深化“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到2025年新增省级领航企业20家,形成一批具有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到2025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南通市产业链招商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