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阴市产业布局
1.江阴市域空间结构
按照“片区统筹、锡澄一体、主城优化、高新整合、临港升级”空间优化策略,重点打造“一心一环一区、三轴四核四片”的市域空间结构。
资料来源:《江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江阴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先进制造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园区——强化空间集聚、成片开发,提高空间集聚度和边界辨识度;保护和利用好制造业空间资源。特色产业园区——结合园区特色导向设置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开展跟踪评价,可视情况可进一步对空间邻近、产业相近的园区进行归并,缩减园区数量。现代服务空间布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金融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创文旅等业态,集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市场园区——发挥港口多式联运物流优势,拓展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期货交割等新兴业态,打造百亿级物流市场园区。
资料来源:《江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江阴市重点园区产业布局
江阴坚持“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和品牌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阵地。鼓励和引导各镇街(园区)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竞合、精准化发力,明确产业主导方向,坚持项目准入标准,提升载体建设水平,完善精细化管理和各类保障措施,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江阴市产业创新平台
江阴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加快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实现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的多方创新联动。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二期)、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霞客湾创智园等一批重大载体建成投用,全市累计建成科创载体168.9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上半年,江阴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社区2家。江阴市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科创江苏”首个试点县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