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3-28 09:12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市场现状

1.总产值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商业航天行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由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22.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商业航天发射次数

商业航天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共实施67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占全年发射的39%,2024年商业航天发射次数约33次。2023年,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发展前景

1.民营技术迭代推动发射成本结构性下降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如双曲线三号)、发动机模块化设计等创新,将单次发射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1/3以下。这种突破帮助商业航天打破“国家队主导”的供给格局,使微小卫星组网、太空实验等高频次任务具备经济可行性,激活企业端航天需求从“定制化采购”转向“常态化服务”。

2.卫星互联网基建催生万亿级生态协同
依托低轨星座(如“银河航天”星座计划)、星间激光通信等系统,商业航天企业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帮助实现偏远地区通信、海洋环境监测等地面设施难以覆盖的场景。这种能力使商业航天从“工具提供者”升级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运营商,反向驱动芯片(如星载AI处理器)、新材料(轻量化卫星结构)等产业链技术跃迁。

3.政策赋能加速军民融合技术转化
国家航天局开放遥感数据共享、试验场资源复用等机制,推动高精度姿控系统、空间3D打印等军用技术向商业领域溢出。此类协作帮助商业航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至2年),并构建起“卫星遥感+行业应用”的闭环模式,在灾害预警、智慧农业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