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为何2016年500多家公立医院消失了?(附名单)
来源:健识局 发布日期:2017-01-05 08:06
分享: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止2016年10月份,公立医院的数量为12786家,民营医院15798家。与2015年10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了451家,民营医院增加了2038家。照此计算,公立医院月均减少45家,2016年预估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近540家左右。而此前五年,公立医院年均减少156家左右,公立医院2016年消失数量是此前3倍多。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消失的公立医院主要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转型成民营医院。为何2016年公立医院消失的数量会是以往几年的数倍?

健识君认为,一方面是,在2016年11月21日召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主旨演讲,阐明中国政府在医疗领域的主要职责是:保基本、兜底线,非基本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见,未来民营医院在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方面有更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推行,地方政府在保基本需求之后,会选择将一些经营状况不够好的公立医院医院以“甩包袱”的形式扔出去。

日前,健识君曾和微友们分享过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朱恒鹏观点,他认为“最晚到2018年,大量公立医院包括三甲医院都会亏损。”(点击回顾原文)。新的一年,公立医院面临诸多改革,包括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严苛药占比(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城市2017年要达到30%)等,2017年,或许会有更多公立医院消失。

民营医院接连迎政策利好

健识君发现,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蓬勃,在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更是以14518家的数量历史首次超过公立医院的13069家。

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政策限制大幅度放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针对社会办医进入难、限制多、空间小等的问题,《措施》提出了3条具体举措:

一是清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性审批事项,整合审批环节,鼓励地方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的属地化管理。

二是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要求各地定期公开公布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未公开公布规划的,不得以规划为由拒绝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或配置医疗设备。

三是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规范公立医院改制。明确政府办医的范围和数量,严格限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有序引导和规范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推动国有企业办医院的分离移交或改制试点。

此后,各省市开始发布文件落地国务院促进社会办医的政策,例如东莞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关键的是对民营医院实施同等待遇,如在科目设置、设备许可、技术准入、专科建设、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教学、转诊服务、多点执业、医保定点等方面,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医院规模扩展、床位增设、技术科目准入、大型医疗设备引进等方面,优先考虑社会办医院的发展需求。

在这种积极的政策鼓励下,东莞民营医院占比达到了80%。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