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实体店阵亡名单出炉
来源:联商网 发布日期:2017-02-24 17:00
分享:

第一、关店潮波及全行业

与2015年关闭43家大型超市与31家百货店相比,无论百货业态还是超市业态的关店数量都明显增加,关店潮已经波及全行业,而且久负盛名的公司也开始关店。关店面积约250万平方米,约为2016年上半年关店面积的5倍,2016年下半年的关店速度明显加快。

在百货行业,如太平洋百货关闭2家门店,英国老牌百货玛莎关闭10家门店,重庆百货通过吸收合并新世纪百货有限公司,新世纪百货依法予以注销。

在超市行业,沃尔玛关闭13家门店,华润万家关闭12家门店,永辉关闭11家门店,百佳超市关闭8家门店,家乐福关闭5家门店,卜蜂莲花关闭4家门店,在行业中久负盛名的伊藤洋华堂与大润发也开始关店。

第二、全国一、二线城市关店占比超八成

2016年全年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一、二线城市的关店占比基本持平,约为81%。其中,百货业态在一、二线城市的关店数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87%下降到2016年全年的86%,超市业态在一、二线城市的关店数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77%提高到2016年全年的79%。

总体来说,关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已经出现了向三、四线城市扩散的趋势。

关店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收缩型关店

自本世纪初以来大型国企在“做大做强,争做第一”的经营思路下纷纷实施“撒向全国”的扩张战略,虽然其后改为“走向全国”的收缩战略,但存量店铺面临铺面过剩、同业竞争、成本剧增、经营亏损的营商环境和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关店便成了必然的选择。

二、调整型关店

在区域性公司上市扩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店铺,或推出新型业态而关闭传统业态,在这种调整过程中也必然会关闭一些店铺。

三、整合型关店

我国零售业在连锁化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从超市开始,渐渐发展出多业态格局,某些地区在一个大集团下面,甚至在同一集团的不同上市公司下面都发展了不同品牌的同类业态,面临政策面与品牌整合方面的考虑,也开始实施品牌整合与业态提升战略,于是必然会出现关店现象。

如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零售板块,光明乳业下属的可的便利早在2007年就被同一集团下属的农工商超市收购,实施好德、可的双品牌发展便利店业态。

如今,又面临新一轮的品牌整合,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零售板块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店铺超过2500家,而且品牌众多。

包括:农工商超市集团旗下的农工商超市、伍缘折扣、好德便利、可的便利;良友集团旗下的良友便利;梅林正广和上市公司旗下的光明便利;还有以南京东路总店为旗舰店的十多家“食品一店”连锁店;光明乳业上市公司旗下的“牛奶棚”;糖业烟酒集团旗下的“捷强”连锁专卖店等。

从以往的整合实践来看,不同品牌的简单组合,难以产生1+1>2的效应,面临新零售层出不穷的市场竞争环境,收缩、调整与整合过程,都面临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创新。给顾客有新形象、新内容、新体验、新价值、新口碑,公司内部也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架构、运作体系、管理制度,最关键的是要有新的增长点,要提升流通效率。

二是要合作。走出自己的小九九,开阔自己的视野,从顾客需求关联的视角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投资伙伴、协同伙伴。

三是要选人。有多少人做多少事,有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矮子里面挑长子的用人机制不可能培育出新零售。

关更多的烂店,开更多的好店,这是一种零售新生态的演变过程,新零售需要轻资产与重资产的融合。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