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再利用公式某地区的住宅有效居住率=某地区常住人口总规模/某地区住宅总规模,将精度为街镇的住宅套数与常住人口数量相除,就可以得到下图:
上图中的红色地区,就是套均人口低于2的地区。和上海平均水平3.16相比,这些地区的住宅供应规模与常住人口规模显著失衡。
我们可以看到,别墅和豪宅集聚区很容易成为套均人口过低的疑似空置地区:
比如新江湾城街道,套均人口只有0.8人;
比如金桥镇,套均人口只有1.1人;
比如泗泾镇,套均人口只有1.6人;
比如斜土路等徐汇滨江地区,套均人口只有1.6人。
而反过来,建筑年代久远的旧区和老城区则容易成为套均人口较高的人口集聚地区:
比如豫园街道,套均人口达到了全市最高的8.3人
比如提篮桥地区,套均人口也达到了8人;
比如外滩街道,套均人口达到了6.3人;
比如仙霞街道、彭浦新村和平凉路地区,套均人口均达到了5.7人。
可以看到,通过以上套均人口的计算,我们就可以方便地建立一个评估城市住宅有效居住率的方法。而这一指标既可以在城市尺度上评估,也可以在区县、街道、甚至小区层面进行评估。
当然,有了评估和计算的方法之后,却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住宅有效居住率的高低意味着什么呢?
当一个地区被判定为住宅有效居住率过低时,这个地区的住宅资产究竟是否存在风险?是否还应当在该地区继续提供居住功能?
当一个地区被判定为住宅有效居住率过高时,这个地区是不是存在城市更新改造的契机?是否应该提供更多的居住单元满足居民需求呢?
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边继续研究,一边也交给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比如政府部门、开发商、商业物业等一起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