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IPO咨询 新三板咨询民营银行咨询联系我们

估值盛宴引爆中概股回归潮 回归首选“壳资源”难觅

公司来源:中商情报网时间:2016年01月14日 08:51 编辑:中商情报网

新年伊始,又一波中概股踏上返乡旅程。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年,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就有超过30家宣布了私有化决定。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发现,对于回家心切的中概股来说,借壳上市仍是最便捷的路径。去年以来,巨人网络和分众传媒分别借壳七喜控股与世纪游轮后,成为大牛股,让不少中概股加速了回归的步伐。同样计划A股借壳上市的奇虎360成为新的一年里备受关注的回归中概股,而如何觅得合适的壳资源,成为其回归路上的一道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漫长的时间成本和高企的资金成本之下,面对越来越成熟的A股市场,中概股的回归更像是一场赌博。业内普遍认为,这些回归的企业上市后的报价肯定远远高于现在的价格,但能否获得高溢价和规避风险,则充满未知。

估值盛宴引爆回归潮

2015年,A股的躁动掀起了中概股的又一次回归浪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1年就有超过30家中国公司宣布私有化,这一数据超过了过去4年的总和。与此同时,2015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则明显减少,全年仅有8家企业赴美IPO,筹资共计3.61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期分别下降47%和99%。

“A股动辄几十倍上百倍的市盈率,以及巨大估值鸿沟是促使中概股私有化回归的主因。”金元证券投资顾问袁强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表示,很多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导致那些中国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企业在国外却受到“冷落”。

近日提出私有化的如家酒店集团就是其中一例。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孙坚在解释回归原因时称,中国投资者比美国投资者更了解如家。

市场普遍认为去年A股火热,并且对于具有新概念的科技公司极尽追捧,导致中美两个市场估值差异巨大。比如暴风科技在登陆A股之后获得超过200倍的估值,而在美的中概股平均估值才20倍左右。去年,A股新股平均回报率高达473%,这是海外的中概股无法想象的,同期美股和港股的新股平均回报率仅为126%和-1%。

“美国市场并未充分体现出360的价值。”奇虎360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对于公司在美国市场被低估直言不讳。

去年12月18日,周鸿祎领衔的中资财团达成奇虎360的私有化交易协议,93亿美元的估值也成为迄今中概股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投行人士透露,一旦奇虎360完成私有化并登陆A股,公司就能享受高额投资收益。预计奇虎360将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私有化,最早于2017年在中国资本市场重新挂牌。

国内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也加速了中概股的回归进程。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工信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外资股比例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的要求彻底取消,电商类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架构直接回归国内。此外,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声称,支持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

“一批优质的中概股正在研究如何快速地在A股上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从这个角度来说,战略新兴板建设迫在眉睫。”时任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曾这样表示。这也意味着承接中概股回归或将成为战略新兴板的重要功能之一。

借壳上市仍是回归首选

市场普遍认为,中概股回归的三大路径包括借壳登陆A股、IPO以及挂牌新三板

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回归国内市场,中概股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更容易,但对于追求高估值的中概股来说,这显然并非它们的目的。对于已经宣布或即将宣布退市的中概股而言,回归A股无疑是首选。

财富证券高级经济师、策略分析师龚滨看来,意欲回归A股市场的中概股是“抢到了估值高溢价的最后一班车”。他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表示,在注册制即将推出的背景下,A股完全市场化之前,溢价红利还未完全消失。

无可否认的是,中概股回归A股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券商老虎证券(tigerbrokers)一位分析师表示,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以及法律风险等,都将成为回归企业面临的难题。就时间而言,中概股从海外市场私有化退市到在A股再上市整个过程,短则需要2年,长则需要3~4年。其中,私有化退市需要至少半年,拆除VIE结构(协议控制,红筹架构的一种演变)同样需要至少半年。

安永大中华区A股业务主管合伙人汪阳告诉记者,这些中概股目前急于从海外市场退市并希望短期内在A股市场迅速上市。一方面,注册制已经明确获得了高层改革授权,市场预期在注册制实施的2年后,A股市场估值相比现在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这些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过了最初的业绩爆发性增长阶段,当前股价不理想,未来的业务发展趋势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也急于退市回归。

对于回归的路径,金元证券投顾袁强认为,虽然注册制渐行渐近,但仍存在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直接借壳上市,在时间耗费上也许是最快的。”他告诉记者,对于将来推行的战略新兴板,体量巨大的中概股“未必看得上”。

花旗银行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蔡红军同样认为,IPO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受外界影响大,而且排队时间过长;新三板也是现在很多退市中概股的考虑对象,但最大顾虑则在于该板块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

由此看来,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目的,借壳上市仍然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方式。

壳资源难觅

回归的心情是迫切的,回归之路却充满崎岖。借壳上市回归的难处就在于A股市场难以找到合适的壳资源。

“壳资源贵啊,私有化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再加上借壳成本,回归还存在不确定性回报。”一位健康行业上市公司高层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表示。他说,计划借壳上市的中概股最好能对企业的基本面有严谨测算,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壳资源,投资回报未必如预期中那么高。

市场人士认为,2015年伴随着中概股的回归及IPO的走走停停,壳资源也变得相对紧俏。但是临近岁末,在注册制脚步渐行渐近的背景下,众多的风险警示板即ST公司也正在进行保壳大战,卖壳方将会逐步走下“神坛”,价码方面也会有所让步,不再“狮子大开口”,这也是近期借壳事件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上海地区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A股的壳资源仍奇货可居。随着注册制的临近,不排除有些中概股准备了几个回归方案,这导致买卖壳双方在壳费、操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游戏规则的改变让实质合作更难谈拢。”他说。

财富证券分析师龚滨表示,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借壳潮,容易找的壳资源基本都找完了,还有其他的壳资源本身条件也并不是很好。

蔡红军认为,中概股难以找到合适的壳资源,原因在于要求壳“干净”,没有重大诉讼及大笔负债,也没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记录。此外还要求壳体的各主要股东有卖壳意愿。

对于中概股回归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蔡红军强调,关键在于拆除红筹结构,现在证监会对于拆红筹非常关注,每一个过程都必须拆得干干净净,都要符合国家规定。

在漫长的时间成本和高企的资金成本之下,面对越来越成熟的A股市场,中概股的回归更像是一场“赌博”。业内普遍认为,这些回归的企业上市后的报价肯定远远高于现在的价格,但能否获得高溢价和规避风险,则充满未知。

“现在A股市场上规模合适、价格合理而且干净的壳,如果没有一定渠道,确实难找。”汪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找专业的投行机构,提高“找壳”效率。

对于2016年的情况,汪阳预计,中概股回归的潮流可能比去年稍弱。去年,市场对于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有很高的预期,而目前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大家都逐渐理解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需要时间的,注册制改革也不例外,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来源:证券时报 梅双 方海平)

更多>>图文推荐
  • 做调研 买报告 就找中商
  • 要融资 写商业计划书 就找中商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

精华推荐
相关阅读
大家都爱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