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国有大行出现38亿元巨额票据事件,某票据中介机构以“一票多卖”的方式从银行内套取资金。该事件在票据市场刮起一轮风暴,导致票据利率大幅上涨。在春节前后市场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此次“票据风暴”进一步加剧市场流动性紧张。此事件提示了在当前票据业务市场上可能存在大量风险。
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为4.64万亿人民币,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5%。在国内票据市场上,长期活跃着大量票据中介机构,它们游走于灰色地带,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起到了撮合的作用。在银行间票据流转的低买高卖中,赚取几十个BP的费用,但有的中介不满足于做撮合交易,它们帮助并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造假,或篡改票据金额,从银行套取现金,将假票据引入银行领域,对市场影响巨大。
这些票据中介虽然资质良莠不齐,但非常活跃,一方面连接银行,一方面连接企业,银行提出什么条件,票据中介就此设定一些虚假贸易名目,通过壳公司企业开出商业承兑票据,由票据中介找银行贴现。最初大行不会接受,但随着商业承兑票据在城商行、中小银行间的流动,不断有银行增信背书,还是有可能转到大行手上。而接近兑付期时,最初开票的企业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对银行来说,因票据属于其信贷资产规模的一部分,它们有寻求以转贴现的方式,将规模从表内转到表外的动力。对于签发行,由于票据属于表外业务,签发票据可以取得一定手续费收入。对于贴现行,能够取得贴现利息收入。再者,可以带来保证金存款,因此保证金存款也成为了中小银行存款的重要增长来源。在2011年9月央行新规之后,监管套利空间受到了压缩,但银行将信贷表外化的冲动依然强烈,建立在票据基础上的业务创新难以停止。
通常和中介合作的都是小银行,份额小,信息不健全。大行有自己的票据营业部,有分支行,都是直接开立票据,风控能力较强。出现本文开头所述案件可能有两方面问题:一是说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二是银行有关人员可能牵涉其中,出现票据被掉包的现象。
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票据市场加强了监管。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3号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后做出风险提示,发现的违规问题包括;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削减资本占用,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利用贴现资金还旧借新,调节信贷质量指标;发放贷款偿还垫款,掩盖不良等七方面。通知并强调,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已办理承兑、贴现的各种凭证原件要注明银行信息等,防止虚假交易及发票重复使用。
多家大行总行对票据业务做出风险提示,暂停了对部分机构的票据业务。1月20日,票据直贴市场屡次涨价,涨幅超30个基点,转贴市场也大涨30基点左右。从数据上看,票据利率的反弹既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也可能和近期大行加大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有关。
银监会紧急警示票据风险,说明问题不容小觑。目前,银行业不良率已经很高,如果银行通过违规操作承兑汇票(如将贷款与票据贴现互相腾挪),可能掩盖信用风险,使监管层对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