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和讯网《中国分析师》上表示,在汇率保卫战大背景之下,央行不会轻易动用降息降准的核弹,而是采取SLF、MLF等伸缩比较自如的常规工具;财政货币政策攻防已经互换,要解决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更多要依靠财政政策,过度强调货币宽松或许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毒瘤。
近日,央行组织召开关于春节前后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座谈会,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对于补充流动性,央行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不轻易实施降准。
事实上,自从去年12月份以来,市场所盼的双降连着两个月落空,邓海清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中性的,追随着CPI调整降息。去年10月到12月,CPI一直维持平稳,今年1、2月份CPI会在1.8%左右,创出2015年来的新高。“央行进一步降息操作受到了很大的压制。”
第二,汇率牵动着整个市场信心。去年12月份汇率大幅波动,国际上对人民币贬值有较大预期,而且汇率保卫战的成功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如果失败,中国会重蹈当年的泰国或日本覆辙。“所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受汇率因素的影响,双降一定带来中国资产收益率价格进一步下降,拉大中美或者和成熟市场国家资产收益差距,这样人民币贬值压力预期会更加强烈。所以,央行认为降准降息不是个优选项。
第三,过去一年半央行频繁降准降息,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并无大起色,说明其对中国的结构转型效用不大。
“财政货币政策攻防已经互换,尽管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但是继续加大放松力度的可能性也非常低。”邓海清表示,要解决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更多要依靠财政,而非货币政策工具。再加上目前中国资金成本下降的幅度已经很大,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市场价格泡沫也比较大。
他认为,过度强调货币宽松最坏的结果是,没有带来实体经济的复苏,而只吹起了资产价格泡沫,这就不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福音,反而成了毒瘤。(来源:和讯网)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