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专业服务
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重点发展工程设计、战略规划、检验检测、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信用中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清理规范会计审计、税务代理等专业服务准入门槛,明确并公开确需保留审批事项的审批主体、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多种方式提供专业服务,支持专业服务企业采用兼并重组、合伙联营等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检验检测与评定认证中心,鼓励开展在线智能化、多参数、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工业检测应用。大力发展售后服务,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支持服务和远程维保服务,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标杆企业,重点加强机器人售后专业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国家售后服务质量监测中心。鼓励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展览集团和领军企业,举办高层次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规范发展人力资源事务代理、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等服务。鼓励发展高端智库。加强专业服务职业培训,支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到2020年,力争超过100家专业服务企业列入省“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
第五节文化创意服务
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提升文化服务内涵和品质,促进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及其周边产品、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与先进制造、特色农业、旅游休闲等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视、手机动漫等新媒体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发展数字出版印刷产业,推动广东自主研发的数字出版核心技术产业化。加快文化会展业发展,扶持重点展会及节庆活动,培育文化会展品牌。深化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市场资源投向文化精品。鼓励发展文化产业风险投资,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完善文化产权交易机制,支持文化事业市场推广、运营等专业服务。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继续实施版权兴业工程,推进数字版权发展和建设版权云数据库。打造若干特色品牌文化创意园区,支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到2020年,全省文化创意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专栏3“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1.园区基地:广州海伦堡创意园、广州巨大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深圳市创意101总部大楼、深圳市华强创意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中心(深圳)。
2.公共服务平台:华南地区动漫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历史文化创意展示和数字化体验服务平台(广州)、“酷狗”数字娱乐公共服务平台。
3.融合发展类:广州市花都文化旅游城、珠海市香洲埠文化院街、深圳市华谊兄弟文化城、梅州市松口古镇开发、茂名信宜珍稀沉香文化产业示范园、惠州市秋枫寨旅游度假区、云浮市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
第六节节能环保服务
加快建设以节能投融资、节能技改、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节能评估等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引导节能服务机构和公司提供节能规划、能效诊断、能源管理、运营等专业化服务,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建立综合能源管理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售电平台和电力服务商试点。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实行能效“领跑者”制度。重点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着力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染治理设施的工程总包和第三方运营服务,引导发展以系统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环境服务。鼓励环保服务公司开展系统设计、设备采购(制造)、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一体化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务,推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产业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排污(放)权及用能权交易、抵押融资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省建设,完善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制度,提高碳排放信息监测、报告、核查水平,培育一批碳资产管理、低碳产品认证、低碳转型解决方案等服务机构或企业。加快构建充电站、充电桩等充电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和回收等服务领域。到2020年,节能环保技术专业化服务达到40%左右。
专栏4“十三五”时期节能重点工程
1.推动标杆能效“领跑者”工程:定期公布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以及行业对标标杆指标,建立完善行业能效对标信息管理平台。
2.传统制造业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3.万企清洁生产审核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到2020年,推动100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4.百园循环化改造工程:推动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低碳发展,到2020年,推动100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实施循环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