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点合作领域
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通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促进现代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密集航空网、油气管道网“五网”同建,推动与东盟及丝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南北陆路国际新通道建设。以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向南推进南宁—新加坡通道联通中南半岛,向北推进南宁—兰州通道衔接亚欧大陆桥,打造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国际新通道。倡议共同加快建设南宁—凭祥—河内—沙湾拿吉—金边—曼谷高速公路、铁路大通道。合作推进凭祥—谅山—河内、东兴—下龙—河内、龙邦—高平—河内高速公路、南宁—凭祥—河内铁路扩能、东兴—下龙—海防铁路、北仑河二桥、水口二桥、横模大桥建设。优化提升中国西南、中南、粤港澳经广西联通东盟的通道。
推进海上互联互通。以北部湾港口为依托,推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积极参与沿海港口合作建设,开通海上客货运“穿梭巴士”,加密航线航班,建设面向东盟的航运交易所、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建成千万标箱港口,形成中国内陆腹地的出海大通道。
推进中国—东盟重要航空中转枢纽建设。提升南宁、桂林两大干线机场能力,加快相关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加密空中航线,培育航空货运,形成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效对接的航空网络,打造中国与东盟的重要航空中转枢纽。
推进江海联运。加快畅通珠江—西江黄金水道,以之为主轴,以沿江重点城市为节点,形成中南半岛与粤港澳先进生产力有机衔接的大通道。
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启动通信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信息港基地、网络安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网络文化、远程医疗等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中国第四个国际互联网出口点,加强中国与东盟海陆光缆等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信息丝绸之路。
深化商贸物流合作。依托陆路骨干通道和沿海港口等,共建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创新贸易方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建设商贸物流园区。推进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农产品等交易中心、直销中心、采购基地、专业市场等建设,形成东盟特色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建设“南菜北运”产地集配中心、北部湾水产品空中运输走廊等,促进中国—东盟南北果蔬流通集散。积极对接中欧班列,畅通中国中南地区、粤港澳—桂—东盟的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抓好南宁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的整合优化,申请新设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的综合保税物流体系。
创新贸易方式。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鼓励从沿线国家进口产品,促进贸易平衡。加快发展加工贸易,稳定边境小额贸易,加快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升级。扩大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创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升格和扩大开放,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东盟国家探索“两国一检”等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水平。推动中越客货运输直通车,与东盟加强技术标准体系、交通建设规划、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促进国际货物运输便利化。推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标准等互认合作。
打造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基地。以中马“两国双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为载体,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将广西建成中国企业走向东盟的总部基地、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建设跨境园区合作网络。推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印尼经贸合作区、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中新南宁产业园、柳州中欧合作产业园,以及中泰、中柬、中老等更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构建与沿线国家的跨境园区合作网络。
建设产能合作重点基地。联合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内陆腹地,共建临海(港)及腹地产业园,加强与东盟及丝路沿线国家产业对接合作,建设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内陆的产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重点打造石化产业基地、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国际邮轮经济先行区、现代造纸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粮油精深加工基地、现代冶金有色产业合作基地等。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汽车、现代化机械装备制造等生产和出口基地,加快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