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部海洋经济圈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生态文明试验区。“十三五”时期,重点是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海丝旅游”“海峡旅游”品牌,深化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构建两岸海洋开发深度合作平台。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建设现代种业和海洋牧场,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沿海大型深水专业泊位、公共航道建设,建设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产业。建设国家深海海底生物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加快厦门邮轮旅游业发展,加强邮轮游艇研发制造。加快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强重点流域环境整治,构建以沿岸河口、海湾、海岛等生态系统及海洋自然保护区条块交错的生态格局。
珠江口及其两翼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集聚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海资源保护开发的重要基地、海洋综合管理先行区。“十三五”时期,重点是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级城市群。积极发展海上运动、邮轮游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专线。统筹推进珠三角港口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进远洋渔业的海外布局。优化布局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建设广州、江门船舶配套基地,珠海、东莞、中山等游艇制造基地。充分利用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积极开发海洋波浪能资源,推进万山国家波浪能试验场建设。推进沿海地区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等工业用水。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海洋污染防治,完善跨区域协作和联防机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重要海洋生境保护,完善伏季休渔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完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广西北部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构建西南地区面向东盟的国际出海主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十三五”时期,重点是提升发展现代渔业,推动海洋渔业集约节约、高端型转变,推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提升“南珠”品牌知名度。积极发展远洋渔业生态养殖和渔港经济区,提升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储能力,建设国家级水产品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交流合作,加快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将广西北部湾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积极开发多层次的海洋旅游精品,发展邮轮和游艇产业,构建中国—东盟海洋旅游合作圈。引进国内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发展高端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继续加强对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油气加工存储能力。积极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强化船舶污染治理,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水产种质资源及沿海红树林、海草床、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保护。
海南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十三五”时期,重点是做精做强特色滨海旅游,加快发展邮轮旅游,积极开发帆船、游艇旅游。全面推进渔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海洋牧场、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热带水产种苗及水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港口码头建设与功能完善,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继续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油气加工存储能力。推进能源勘探、生产、加工、交易、储备、输送及配套码头建设,形成大型石油储备中转基地。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加强对海口湾、三亚湾、洋浦等近岸湾口污染总量控制和动态监测,加强红树林、珊瑚礁、水产种质资源、海草床等保护,加大海洋保护区选划与建设力度。
(四)海岛开发与保护
推进重点海岛开发建设。继续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的开发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加快推进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和绿色石化园区建设,打造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两岸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社会融合,全力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加快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广东横琴岛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节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规模和强度,因岛制宜发展特色海岛生态经济,支持海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鼓励海岛太阳能、波浪能、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促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有条件海岛的对外开放。
支持边远海岛发展。根据边远岛礁区位和发展条件,发展海洋渔业、邮轮旅游、生态旅游等。加强边远海岛港口码头、机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海洋观测与科学试验站。
严格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维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平衡,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海岛,实施生态修复。规范海岛新建工程项目,在重点海岛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制定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建立完善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相关制度。鼓励沿海各省结合实际探索推进经营性用岛市场化方式出让。加强对建有导航、观测等公益性设施海岛的保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