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截至“十二五”期末,共制定金融标准179项,其中,国家标准53项,行业标准126项,覆盖领域持续扩大,标准内容由信息技术规范向业务和管理领域拓展。
全面推进金融机构标准化工作,建立金融标准认证机制,开展标准实施检查评估,夯实金融标准化工作基础。积极参与金融国际标准化工作,参加了21个ISO/TC68国际标准工作组。稳步推进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体系建设。
同时,“十二五”期间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主要是金融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监管科技水平不能满足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传统金融机构在新技术应用和分布式架构转型方面进展较慢;金融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机构和部门网络安全风险意识淡薄,金融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金融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金融信息技术治理水平不能有效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业信息技术既面临经济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复杂风险防控和网络安全形势的挑战,又存在金融与信息技术融合加速创新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环境提出新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持续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精准扶贫、绿色经济、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等为金融业带来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和发展思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增强风险防控能力,这些对金融业信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二、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发展提出新需求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首先,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等改革,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建设,金融服务不断国际化,金融机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金融国际合作更加频繁。其次,通过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和服务更加多元化。再次,高收益债券、股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银行、投资、证券、保险、金融衍生品互相交织,金融机构业务日益呈现综合化经营特征。金融业信息技术面临国际化、市场化和综合化的业务发展需求,以及金融服务标准化、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三、新技术发展和金融业态变革带来新机遇
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创新发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手段,推进技术架构转型升级。
四、金融风险和网络安全形势带来新挑战
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和网络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金融信息系统业务覆盖率、复杂度持续提升,有些技术存在成熟度不高问题,金融风险防控面临更大挑战。金融网络犯罪形势严峻,手段日益多样且呈现高科技化、复杂化和隐蔽化特征,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常规攻击不断衍变,网络空间有组织大规模的攻击时有发生,金融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亟待提升,金融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