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服务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良好,新动能发展加快。
一、服务业运行良好
(一)收入较快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国家一套表和省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13.81亿元,同比增长19.2%,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增速15.2%快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3.18亿元,增长13.7%,比上年同期上升17.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财务、管理、销售三项费用23.4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2元,百元收入中的费用下降,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6.07万人,增长7.7%;应付职工薪酬76.98亿元,增长10.6%。
表12017年上半年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要指标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企业数 | 营业收入 | 增速 | 贡献率 (%) | 增减 百分点 | 利润 总额 | 从业人员人数 | 增速(%) |
总 计 | 2517 | 513.81 | 19.2 | 100.0 | 53.18 | 26.07 | 7.7 | |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92 | 179.89 | 17.8 | 32.8 | 1.3 | 15.82 | 6.11 | 6.9 |
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34 | 116.07 | 24.4 | 27.5 | 13.8 | 13.29 | 5.30 | 6.5 |
3.金融业(不含银行保险证券) | 25 | 2.16 | 28.2 | 0.6 | 0.9 | 0.56 | 0.06 | 0.5 |
4.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 | 241 | 16.97 | 21.9 | 3.7 | -0.8 | 0.74 | 3.72 | 17.8 |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70 | 93.34 | 21.8 | 20.2 | -13.8 | 14.72 | 4.28 | 3.2 |
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23 | 65.72 | 16.7 | 11.4 | 5.0 | 6.84 | 3.65 | 10.8 |
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4 | 7.64 | 15.2 | 1.2 | -2.0 | 0.39 | 0.30 | 8.7 |
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7 | 4.53 | 23.1 | 1.0 | 0.1 | 0.14 | 0.37 | -1.8 |
9.教育 | 64 | 4.92 | -0.9 | -0.1 | -1.4 | 0.20 | 0.63 | 2.1 |
10.卫生和社会工作 | 60 | 5.10 | 24.9 | 1.2 | 0.3 | -0.07 | 0.54 | 5.8 |
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27 | 17.47 | 2.3 | 0.5 | -3.3 | 0.55 | 1.09 | 3.0 |
(二)实体经营盈利能力增强,结构优化
上半年,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46.63亿元,增长9.6%,比上年同期上升17.9个百分点,其中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33.3%,比上年同期的51.6%降低18.3个百分点;扣除投资收益后的营业利润31.12亿元,增长50.9%,增幅由上年同期下降6.5%转为增长,提高了57.4个百分点。上半年,通过虚拟经济获利的投资收益占比大幅下降,服务业实体经营盈利水平快速提升,服务业收益由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结构日趋优化。
(三)税金缴纳整体回升,增速有所加快
受减税减负政策和“营改增”的影响,规上服务业企业缴纳三项税金(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税金和应交增值税)总量增速自2015年上半年达到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6年前三季度呈现负增长,自2016年年底,受规上服务业经营回暖以及新增企业带动影响,三项税金增速开始回升,至2017年上半年增速明显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缴纳三项税金合计12.12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增加32.7个百分点,增速达到三年最高值。
(四)区域发展总体平稳,领涨县区速度攀升
上半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除巢经开增速为负外,其余各县区均保持增长,居前是新站区,增长73.7%,高于上年同期第一(包河区34.5%)39.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四城区中庐阳区增长最快,达到29.2%;五县(市)中肥东县增长最快,达到60.5%。
上半年,其他营业性服务业[1]营业收入除巢经开和瑶海区增速为负外,其余各县区均保持增长,居前仍是新站区,增长2.7倍,高于上年同期第一(巢经开区1.2倍)1.5倍。分区域看,四城区中包河区增长最快,达到31%;五县(市)中肥东县增长最快,达到63.2%。
表2 2017年上半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县区情况表
全行业营业收入 | 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 |||
总量(亿元) | 增长(%) | 总量(亿元) | 增长(%) | |
全 市 | 513.81 | 19.2 | 160.21 | 22.2 |
瑶海区 | 38.47 | 4.3 | 13.04 | -6.3 |
庐阳区 | 48.91 | 29.2 | 21.73 | 26.0 |
蜀山区 | 109.03 | 14.7 | 30.99 | 15 |
包河区 | 67.81 | 19.1 | 32.57 | 31 |
高新区 | 130.69 | 20.7 | 31.58 | 20.1 |
经开区 | 31.13 | 26.9 | 9.38 | 37.1 |
新站区 | 5.05 | 73.7 | 1.62 | 270.5 |
巢湖经开区 | 1.49 | -14.3 | 0.55 | -24.7 |
长丰县 | 30.3 | 18.6 | 2.5 | 18.9 |
肥东县 | 22.28 | 60.5 | 8.91 | 63.2 |
肥西县 | 9.79 | 6.1 | 2.11 | 15.5 |
庐江县 | 9.22 | 3.2 | 4.71 | 15.2 |
巢湖市 | 9.64 | 5.7 | 0.51 | 39.2 |
二、新动能发展加快
(一)新增单位不断壮大,亿元企业快速增长
合肥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活力迸发,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持续打造发展新引擎。截止6月末,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2517户,其中,上半年新增企业数223户,比上年同期新增数170户多增53户,新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72亿元,增长146.3%,对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19.8%,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提高1.6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6户,比上年同期2户多增4户,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比重达到39.7%,同比增长175%。如安徽永辉物流有限公司、安徽网新科技有限公司、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申博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九成行业增长,“互联网+”贡献突出
上半年,规上服务业九成行业增长,据调查的11个行业门类有10个营业收入上涨,增速2.3%至28.2%。与上年同期相比,6个行业增长加快,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79.88亿元,增长17.8%,加快0.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6.07亿元,增长24.4%,加快12.6个百分点;金融业(不含银行证券保险)营业收入2.16亿元,增长28.2%,加快40.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65.72亿元,增长16.7%,加快7.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4.53亿元,增长23.1%,加快4.7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5.1亿元,增长24.9%,加快4.5个百分点。
在“互联网+”的发展引擎带动下,新兴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率上升最快。上半年,规上服务业11个行业门类中有4个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10%以上,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代码为G)贡献率32.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率27.5%,提高13.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贡献率20.2%,下降13.8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贡献率11.4%,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率上升幅度居各行业之首,发展抢眼,成为服务业发展新动力。
(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新动能贡献提升
上半年,全市共有高技术服务业企业81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74家;实现营业收入173.44亿元,增长22.1%,对全市增长贡献率37.9%,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9.8、16.6和3.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共有科技服务业企业96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97家;实现营业收入205.97亿元,增长20.5%,对全市增长贡献率42.2%,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8.1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8.0、14.7和2.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共有战略新兴服务业企业42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1家;实现营业收入105.75亿元,增长23.1%,对全市增长贡献率23.9%,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4.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4.0、13.9和2.6个百分点。
(四)非公经济活力增强,占比重稳步提高
上半年,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比重逐季提高,增速比公有制经济加快,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6月末,全市规上服务业非公有制企业数1996户,占全部规上服务业79.3%,高于公有制企业58.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
上半年,规上服务业非公实现营业收入201.17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市38.9%,占比低于公有制经济22.2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年同期缩小9.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公有制经济9.8个百分点,领先幅度较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改革的方法推进市场和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减少市场环节中的无效和低端供给,减少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方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切实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帮助传统企业走出发展瓶颈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科技成果的使用和推广,有助于传统产业增加新的发展动力,走出发展瓶颈。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信息、成果、金融等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关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的意见(试行)》,引进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以科学化为导向优化管理,结合互联网服务新业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积极接触了解行业新动态,增加发展动能和新的发展点,突破发展的局限和限制。
(三)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培育服务业新生力量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下,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大战略实施机遇。根据13个县区的地域特色、经济基础、产业定位等因素,积极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合理梯度转移,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进一步深化分工协作,将不同地区发展差距所产生的“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同时,建立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服务业新生力量,支持推进服务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新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