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入局自热火锅 继火锅外卖后的下一个风口?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7-26 15:16
分享:

海底捞入局自热火锅

自热式小火锅自去年引爆互联网,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传统火锅企业涉足该领域,其中包括德庄、小龙坎、大龙燚等火锅品牌。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微商等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火锅大佬海底捞也赶来分羹。颐海国际7月11日发布公告称,颐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海上海”)与新派(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派上海”)订立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自加热小火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上述两家企业的控股股东均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所以此举实际上是海底捞在火锅外卖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颐海国际在公告中称,颐海上海与新派上海订立投资合作协议,于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自加热小火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颐海上海出资3000万元,新派上海出资2000万元。

什么是自热式火锅?

所谓自热式火锅,就是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杯冷水倒下去,就能享受热气腾腾的火锅。它的原理跟“自热米饭”如出一辙。整个自热火锅的包装分为两层,上层用来放置食材,下层用来放加热包,食用前只需将食材放入上层,然后将加热包放入下层,并加入水,就能使其产生热量并将上层的食材加热,甚至还能使汤料沸腾。据了解,加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等,加水快速升温,用于加热食物,温度能保持长达1-2小时。

在电商平台上,此类自热火锅的品牌众多,在天猫平台搜索“自热式火锅”品牌多达57个,口味也相当丰富,包括牛肉味、麻辣味、冒菜味还有蔬菜味等。

海底捞火锅外卖为何受阻?

目前,火锅最理想的食用方式是堂食,但是随着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壮大,外卖业务已经成为很多传统餐饮企业的营收增长点,更有甚者已经将外卖作为自身的主要营收来源。但是火锅外卖业务成本高且就餐不便成为了很多火锅外卖企业的痛点,盈利还待提高,海底捞就是其中一员。

据悉,海底捞从2010年就开始做外卖,但到2016年10月,海底捞才开始把外卖完全独立于门店运营,而且配送员都是自己人,并且在2016年海底捞外送的营业额是2亿元,而海底捞门店的营收是70亿,外送占比不到3%。目前,在北京的很多店面已经停止了外卖业务,集中成立了外卖部。

据了解,海底捞外送需要提供锅具、电磁炉、围裙、桌布等一系列用具,就餐完毕后还需要将锅具回收,除了外卖费,还要收取顾客锅具使用费。海底捞的使用费按照单次50元和餐费的10%两种方式收取,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最低套餐价格是258元(北京)。而外卖本身的特色就是方便,但火锅外卖并不能体现其便利性,需要配送和回收,还要收取高额的费用,这与外送的初衷相悖。

即使火锅外卖存在这样的劣势,火锅企业依然觊觎庞大的外送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外卖市场已超千亿规模大关,用户规模达2.53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其中,2016年火锅占到了餐饮业总营业额的22% ,超过排名第二的自助餐近一倍。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火锅庞大受众,让不少传统火锅企业以及餐饮创业企业尝试用各种方式打开火锅外卖市场。就连高铁也加入战局,自2017年7月17日起,铁路部门将在全国27个主要客运站,推出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可想而知,外卖这片蓝海竞争有多激烈。

2014-2020年外卖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热火锅仍有待解难题

相比火锅外卖与冒菜,自热式小火锅在产品的呈现方式上,以及产品的加热、保温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自热式小火锅产品与火锅、冒菜等产品的口味、食材等并没有太大差异,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位较低的麻辣烫。

对于自热式火锅未来的发展,品质和安全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目前,我国自热产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使用上各自为政,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价格混乱等。这些乱象如果不尽快治理,必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