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发布:银行机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8-07 11:34
分享:

3.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放缓。2016年,受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双重因素影响,吉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210.5亿元,同比增长12.4%(见图2),贷款增速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同比少增707.8亿元。二季度贷款增速较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与4月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相吻合;四季度贷款增速较三季度又下降2个百分点,与玉米收储贷款同比大幅少增相对应。

信贷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贷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三农”、小微企业、扶贫、棚户区改造等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倾斜态势明显。2016年,吉林省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贷款呈现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7.4%,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4.3%,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2个和1.9个百分点。金融精准扶贫和保障房开发贷款均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6.4%和37.0%,信贷对经济社会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4.存贷款利率总体呈下行态势。2016年,吉林省银行机构积极落实“降成本”各项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挖掘内部降低成本的潜力,让利实体经济,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7%,比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据估算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亿元。同时,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利率定价能力建设,基本能够综合考虑经营成本、资金宽裕程度、市场竞争强度等因素科学定价,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进一步形成,各类银行机构间利率定价差异化日益明显,2016年,吉林省共有16家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审慎评估,4家成为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

5.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均有所下滑。在经济增速放缓、过剩行业去产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吉林省银行机构经营压力加大。2016年,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18个百分点,当年盈利同比下降23.2%。从发展态势看,关注类贷款余额连续三年增加,余额占比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潜在不良贷款防控压力加大。

6.银行业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顺利实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成功组建“三农金融事业部”,7家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6家村镇银行获批开业,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组建吉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吉林省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家民营银行亿联银行获批筹建,银行业改革切实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7.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2016年,吉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330.0亿元。其中,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平稳发展,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交易活跃,跨境收付额分别占全省本外币经常项目跨境收付额和资本项目跨境收付额的27.7%和26.8%。银行主体和企业群体对跨境人民币的优势认识不断深化,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主体占全部有实际进出口业务企业总数的51.3%,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外交易涉及国家(地区)达45个,与德国贸易往来累计人民币结算额占比高达75.7%。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