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贸结构继续改善。2016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86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扭转了上年下降局面,增速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占全国份额由去年的11.5%提升至11.8%。其中,出口总额下降0.5%,进口总额增长5.2%,贸易逆差4453亿元(见图9)。商品结构调整优化,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出现下降,而医药、乳品、化妆品、酒类等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发展明显快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6.2%,高于加工贸易12.4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对外贸易更具活力,全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8.3%,分别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高6.3个和7.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合作优化发展。近年来,上海对外投资呈“井喷”增长态势,形成了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为扩张动力的合作新格局。2016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为251.3亿美元,居各省区市对外投资第一位,增长40%左右。其中,民营企业成为主要投资主体,海外并购成为主要投资方式,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主要投资领域,“一带一路”成为投资热点,与沿线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占全市比重超过75%。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85亿美元,同比增长0.3%(见图10)。其中,服务业实到外资占全市比重达88.2%。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5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5家,总部功能从采购销售加快向投资决策、资金结算、科技研发等拓展升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1.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上海出台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相关政策,“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突破,PPI由负转正,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企业利润增长,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出现积极变化。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8%,扭转了上年下降的态势;汽车、生物医药制造业较快增长,产值分别增长12.6%和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1%,增速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工业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2.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上海不断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和15.1%,两者合计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
自贸区金融机构不断聚集。2016年末,上海自贸区金融机构815家,比上年末增加57家,占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的85.3%,其中银行、保险、证券类机构分别为231家、208家和376家。
专栏2: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在金融支持下持续显现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扩区一年以来,紧紧围绕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积极当好金融改革创新的“破冰船”,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绩。2016年,上海自贸区经济运行活力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进出口形势总体优于全国和全市水平,境外投资持续活跃。
一是区域经济运行积极向好。2016年,自贸区工业总产值646.4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6.0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3.0%和23.6%。区内经营总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4.7%,自去年三季度探底以来持续回升;商品销售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14.9%。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2016年,自贸区税收收入665.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24.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3%,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企业经营结构优化。2016年,自贸区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比重为80.5%,高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58.6%,总部企业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为47.4%。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稳步发展。2016年,自贸区租赁服务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80%;技术服务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10%。
三是进出口形势好于全国和全市水平。上海海关积极推进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改革,对接国际海关先进监管理念和先进监管模式的海关监管制度已基本形成,监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通关无纸化率大幅提高,通关时间明显缩短。2016年,自贸区外贸进出口7836.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快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7.3%。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4.5%,进口额同比增长2.7%。
在区内经济运行向好的同时,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意愿也不断增强,境外投资持续活跃,跨境并购成为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6年,自贸区境外投资项目数492个,其中中方投资额195.9亿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的53.5%。上海自贸区作为企业“走出去”参与跨境并购的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凸显。
跨境并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一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在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管理框架下,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低成本资金,融资规模从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融资币种从本币扩展到外币。这大大降低了“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上海地区银行可以直接发放外币贷款至境外,省去了内保外贷、内存外贷业务的复杂手续,以及开立保函所涉及到的手续费,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使得境内企业以更低成本开展境外投资业务。三是新修订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将并购贷款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将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从50%提高到60%,并取消并购贷款担保的强制性要求,同时不再要求并购贷款的担保条件必须高于其他种类贷款的要求,允许银行根据并购项目风险状况、并购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合理确定担保条件。
区内金融机构也为企业跨境并购提供了融资便利。目前来看,贷款仍是跨境并购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上海自贸区作为跨境并购的集聚地,其境外贷款需求旺盛。同时,分账核算单元为非居民融资需求提供便利,资金可得性大为提高,也推动了上海自贸区境外贷款的高速增长。2016年末,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境外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7倍,比年初新增1754亿元,占全市新增额的85.3%。其中,境外外汇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5倍,比年初新增138.1亿美元,占全市新增额的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