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堪称大手笔的抢人政策,有人甚至判断,这些政策会让二线城市直接从北上广深抢人成功。
某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针对2002名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
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人认为一般。
2016年,一线城市经历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房价暴涨后,逐渐击跨了年轻人向往的热情。即使拥有北大、清华的学历,在高高在上的学区房面前,也显得不值一提。
数据显示,从2013至2016年,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的留京比率下跌明显,其中,北大博士生的留京率三年甚至锐减31%。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本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根据2017年一季度人才净流入排名,杭州排名最高,武汉排第三,成都排第七,高出北京0.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4万,到2017年的16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81万。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8届毕业生人数可能超过810万。
二线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还待观察。不少由二线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在互联网、传媒和金融行业,在二线城市比较难找到位置。
二线城市想要留人,更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己在核心产业上的竞争力。可以说二线城市产业基础并不完善,和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上,在一线城市工作不仅仅是打工赚钱那么简单,工作中看到的、学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人始终处在一种不断提高自己的状态。
对于优秀人才来说,房子、户口和几万块钱的补贴都不是关键,他们更期待的是发展空间。产业聚集,发展环境,未来空间,除了硬实力,要想真正吸引留住各方英才,二线城市管理者还需要在这些软实力方面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