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升研发制造服务能力
建设虚拟现实设计与试验平台。建立信息采集技术标准,利用设计仿真、专家诊断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远程运维体系架构。开展定制化产品设计、设备操作与运维、数据交互与状态预警等虚拟试验,提升试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研发成本,缩短设计建造周期,满足未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开发需要。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核心机电设备、深远海养殖系统、低速柴油机数字化、海上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试验检测,提升试验检测认证能力。建立在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实时运维数据系统,形成远程监测、数据分析、智能诊断、状态评估和风险预警技术能力,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咨询等服务。
建设智能示范生产线、智能示范车间、智能船厂。加快虚拟制造、数据库管理、信息化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化生产流程工艺,推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的应用,加强研发、制造、服务深度融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重点工程
(一)大中型邮轮工程
大型邮轮,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实施。通过国际合作、技术攻关,突破全船振动及噪音控制、薄板分段加工制造、典型舱室制造和公共区域建造、复杂项目工程管理等关键技术,建立专业加工流水线,形成加工制造、舾装调试、仓储物流等能力,构建大型邮轮设计建造体系,建成10万总吨以上和客位4000人以上的大型邮轮首制船。
中型邮轮,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实施。突破全三维设计、减震降噪、舱室建造、复杂项目管理等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建造5-7万总吨和客位1000-2000人的中型经济邮轮首制船。
(二)大型集装箱船工程
大型集装箱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采用先进的船型经济性、水动力综合性能、结构设计、船舶系统等技术,优化船型结构和布局,提升综合功率、均箱、油耗、载货等指标,满足全球最严格排放限制区域的标准和船舶能效设计指数第三阶段标准,建成22000标箱、航速22节、续航力25000海里、配备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集装箱首制船。
(三)特种船舶工程
大洋钻探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设计、建造等单位组织建造。通过联合攻关,突破船体结构分析、集成型钻井系统优化设计、钻探及岩芯采集系统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制并应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和钻井设备,建成钻探深度11000米的大洋钻探首制船。
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采用清洁能源或双燃料推进系统,建成达到国际海事最新环保要求、舱容达到8万吨以上、综合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乙烷运输船。
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具有海底、水体、大气以及深海极端环境探测能力,能够开展综合海洋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满足各大洋高海况海区的耐波性以及远海航行的抗风浪稳性要求,最大航速12节,续航力12000海里以上,自持力60天以上。
高速公务执法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采用新一代中高速柴油机、喷射推进装置、零航速减摇鳍、工作艇单点高速降放装置等设备,建成排水量2000吨左右、最大航速32节以上、舷侧排气、极限抗风能力12级的公务执法船。
海底管线巡检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航速13节以上,载重量1200吨以上,具有300米水深海底管道检测与维修能力、60米水深海底电缆敷设作业能力,适应于我国近海海况和地层特点。
(四)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工程
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突破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建成作业水深500-3000米、储存量30万吨、油气日处理能力2.7万吨的装置。
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装备,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建成最大起重能力1200吨,最大作业水深60米,采用二级动力定位系统的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装备;建成最大起重能力2000吨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海上平台拆解装备,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开发多类型平台灵活组合拆解、实时精确定位等技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吊机、北斗导航、SCR脱硝、全自动升降式栈桥等设备和系统,建成最大起重能力30000吨以上、最大运输能力50000吨以上、适用所有类型海洋平台的拆解装备。
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开发养殖舱室换水技术及系泊锚固、抗风浪稳定性技术,建成具有鱼饲料处理、活鱼聚集与输送、死鱼处理、养殖空间立体感知、渔网防污、渔网清洁等功能,作业水深40-300米,养殖水体5-25万立方米的平台。
磷虾捕捞船,由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建造。突破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渔获系统集成技术,研制电力推进、磷虾捕捞、加工、冷藏等装备,建成适用于南极磷虾捕捞作业的首制船。